第六十六章 李邦華走馬上任(第2/2頁)
章節報錯
果然,李邦華一到廬陵,接到訊息的吉安讀書人是蜂擁而至,紛紛前來道賀。
不過有人恭喜他,就自然有人詆譭謾罵他。
一些讀書人指著李邦華的鼻子罵他黃土埋到脖子了居然還晚節不保,還做起了反賊政權的知府。
李邦華對這些人沒有過多理睬,他手下有莫謙派給他的五百精兵,這五百人是莫謙怕他在廬陵展開政務不方便,用以保護他人身安全的。
李邦華沒去管這些辱罵他的人,只是接待那些前來投靠的秀才舉人。
吉安府是江西讀書人最多的地方,白鷺洲書院裡秀才公都不知道有多少個。
在莫謙佔領府城之時,順道就派兵把白鷺洲書院給看管了起來,他把這些秀才公都給關在了書院,每日提供吃喝,但是就不放他們出來。
等到吉安穩定下來後,這群讀書人才被放出歸家,等到秀才公們回到家後才知道,莫賊已經打敗了朝廷的一萬官軍,現在實力已經龐大到在江西無人能擋的地步了。
這一下秀才們不淡定了,他們寒窗苦讀,為了是什麼,為的就是能夠一舉高中,來日做官。
現在好了,老家被反賊佔了,想要去省城參加個鄉試都成了難題。
沒過兩天,盤谷李邦華降賊的訊息傳至廬陵,秀才公們這下更加炸窩了。
李邦華可是吉安府讀書人的楷模了,德高望重不說,還在朝廷當過兵部尚書,大夥心想連李公都降賊了,那他們這群秀才們可怎麼辦?
秀才公們一時之間人心惶惶,有的人說要上省城去舉報,說李邦華降賊造反。
有的人說連李公都降賊了,想必那反王莫問定有什麼過人之處,而且賊軍自打攻下廬陵後,並沒有騷擾廬陵百姓,反而打擊地主鄉紳,把土地還給百姓,如此行徑,非明君安能為之!
秀才公們分為兩派,家中清貧的力挺李邦華,他們說連李邦華都降賊了,他們也願意效仿李公。
而那些地主鄉紳出身的則不一樣了,他們的家遭到了反賊的洗劫,家中錢財糧食被搶了不說,連地也被強制的收走分給百姓了,對於他們來講,莫問就是他們抄家滅門的仇人,他們與莫問有不共戴天之仇。
但是這幫人人數上屬於少數,畢竟不是每個鄉紳地主家的孩子都是讀書的料,倒是家境一般的農民兒子讀書的多。
李邦華抵達廬陵的訊息一傳開,秀才公紛紛前去碼頭迎接,並且表示願意給新主效力。
李邦華正愁自己這個知府到任後手底下沒人呢,一看碼頭這一幫秀才,不禁哈哈笑道:“仁政得人心,看來小友的政策很得百姓歡心啊!”
李邦華當天便入住府衙,並且接見了一批白鷺洲書院的秀才公,還有幾位在家考了幾次科舉都沒高中的舉人老爺。
這些人來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求個官做!
現在吉安府的官府被義軍一掃而空,知縣縣丞等官吏一空二白,大夥都知道,不管誰坐天下,總得靠他們這群讀書人來管理才行。
李邦華都能坐吉安知府的位置,那他們這些舉人謀個知縣應該不成問題。
但是事情大大出乎了眾人的意料之外,李邦華一到府衙,就率先拿出一張張任命狀念起了名單。
“茲委任,蘇和為廬陵知縣,蘇稵為吉水知縣,蘇和為永新知縣....”
李邦華拿著名單唸完之後,眾位吉安的舉人秀才們才發現,剛才唸的名單裡全都是些他們不認識的名字。
舉人胡青林起身問道:“李公,剛才這幾位,不是咱們吉安人啊!”
李邦華點頭說道:“他們的確不是咱們吉安人,他們是袁州人,都是秀才出身,大帥起事不久,他們便投靠了大帥。”
“一群秀才,怎麼能做知縣呢?”有人不高興的問道。
“秀才怎麼不能做知縣?他們這幾個人,都是從鎮長之位做起的,在田間勞作過,知五穀,明農事,大帥說過了,不管什麼人前來投靠,他都給官做,但是,不管他是舉人也好秀才也罷,都只能從鎮長做起,誰要是在鎮長位置乾的好了,才有資格升任知縣,他們幾人便是在鎮上位置上做的出類拔萃之人。
你等都是聰明人,平日裡飽讀詩書,若是連一鎮之地都管理不了,那如何能管一縣啊?”
一群秀才公被說的慚愧低下了頭。
李邦華看著這群家鄉的讀書人,說道:“有想效力的,可以來我這報名,考核透過後可得鎮長的位置,不想做的,就回家去,好好讀書,你們想要去省城也好,去京師也罷,我不會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