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謙自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他拿起案上的一份名單遞給程之敦說:“催科,你看我這安排如何?”

程之敦接過名單一看,只見總兵欄中赫然寫著四個人的名字。

一營總兵是盧照,副總兵是彭金洪,二營總兵是莫謙,副總兵錢驍。

程之敦不解的問道:“這盧照我倒是贊同,打仗是把好手,而且他又是隨你起兵的元老,做個總兵自然無不可。

但是,這這錢驍是何人?”

莫謙對他解釋道:“錢驍就是錢大有,此人一身武藝精湛,又兼通兵事,當日奇襲廬陵拿下府城的,便是此人。

他領兵三千,自永新出發,連夜奔襲二百里,一舉拿下廬陵城,這才讓我此次東征有這麼好的局面,可以說,他的功勞不低於其餘諸將。

另外,此人是南直隸人,家在丹徒,昨日,我特意想了個新名字給他,叫錢驍,如此一來,朝廷不知他底細,他在丹徒老家的親人也能不受牽連。

再者,他不是袁州人,平日裡跟袁州那幫老弟兄也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旁邊的李邦華聽了不禁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欣賞的對莫謙讚道:“年紀輕輕,就已經會平衡之術了,不簡單啊,行,咱們就按照這名單上的名字給他們升官吧!”

程之敦聽了也是表示贊同,一支軍隊,如果全是一個派系,那對於主帥的威脅無疑是巨大的。

莫謙這種安排合情合理,趁著現在義軍還不算特別巨大了,並且還在初期階段,這種安排無疑是最好的。

莫謙見兩人都同意自己的意見,他便不再糾結了,他坐到主位,對門外的親兵喊道:“傳令,眾將上堂!”

“大王有令,眾將上堂!”

一群千戶百戶們整齊有序的進入了縣衙大堂之中,每人臉上都掛著笑容,大夥心裡一半是興奮,一半是緊張。

興奮是因為要升官了,緊張則是怕自己不在升官名單之中。

這次上堂的人數足足有三十多人,其中軍官最小的都是百戶起步,最大的是千戶易九幾人。

眾將進入大堂之後,齊聲行禮道:“參見大王!”

莫謙揮手示意眾人起身,他拿著名單起身說道:“從今天起,你們就不要再用大王稱呼我了!”

“不稱大王,那咱們稱大王您叫什麼?”一名百戶站出來問道。

“叫我大帥,從今天起,我依然還是咱們義軍的最高統帥,三軍將士,都得聽我的命令,以後不許稱我為大王,都得叫我大帥。”

“是,大帥!”眾將齊聲喊道。

“還有,打今天起,軍中不興跪拜之禮,所有人士卒軍官見了上級,都不許跪,還有文官也是,見了我這個大帥也不用跪了,以後見面,一律採用拱手作揖之禮。

還有,百姓也不許興跪拜之禮,拱手禮便可,大夥聽清楚了嗎?”

這個命令倒是讓大家有些意想不到。

易大勇更是不解的站出來說道:“大王,咱都跪了幾十年了,這突然不讓跪了,會不會不太習慣啊?”

莫謙指著他罵道:“剛怎麼說來著,都說了不許稱大王,叫我大帥,還有,我讓你以後別跪了,你小子非要跪,你是不是膝蓋上的骨頭癢啊?我告訴你們,這是我軍令,誰敢違抗,一律軍法處置,鞭二十處理,要是讓我知道你們哪個敢讓手下給你們跪下磕頭,我不管他是千總百戶還是參將總兵,一律一擼到底,絕不姑息!”

眾將看莫謙語氣嚴肅,不像是開玩笑的樣子,不禁也把這話記在了心頭。

莫謙等大夥消化的差不多了,他接著說道:“現在,本帥要宣佈一件事情,那就是咱們現在義軍義軍壯大了,部隊兵馬義軍足有兩萬之數,這麼多兵馬,我一個人也指揮不動,所以,本帥決定,制定新的軍隊制度,實行新的軍官等級。”

眾將又是一陣交頭接耳,新的軍制,新的軍官,這事有點新鮮。

莫謙把名單交給下首的程之敦,對他說道:“催科,麻煩你幫我宣佈一下名單人物!”

“是,大帥!”

程之敦拿起名單,站在大堂案下就開始唸了起來。

“大帥有命,全軍分兩營,營指揮官為總兵,第一營總兵盧照,副總兵彭金洪。其下再設三旅,每旅主將為參將,一營一旅參將為易大勇,二旅易成桂,三旅由副總兵彭金洪兼任。

二營總兵由大帥親自執掌,副總兵錢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