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2日。

中東。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

當地點鐘:11:11。

中東地區,對於身處歐洲、非洲、亞洲等安穩的國家居民而言,永遠與混亂、戰爭、難民或恐怖分子掛鉤。

其實拋開上述的標籤,中東的環境算得上絕美。

地中海沿岸的區域舒適宜人,可以稱之為真正的碧海藍天,碧綠清澈的海洋,清澈萬里的天空。

不然人們也不會在黎巴嫩、伊拉克、土耳其等國的境內,發現具有長達五千年曆史的古城和遺蹟。

今天的貝魯特天氣舒爽,陽光明媚,溫度大約在十一、二度。

在貝魯特最北端的港口,能夠瞧見不少的貨輪停靠。

港口的工人們忙著駕駛叉車、吊車,來解除安裝或裝運貨物。

然而民用港口的郵輪卻非常罕見。

畢竟包括黎巴嫩在內的國家確實很亂,遊客們就算是知道這裡的環境優美,也不敢輕易的過來遊玩。

此時。

一艘航線為環繞地中海沿岸的郵輪,正緩慢駛入民用的港口內。

放下客梯和貨梯。

等候已久的工人們,利用貨梯給郵輪搬運生活物資。

在船上呆了許久的人們透過客梯下船,在港口附近遊覽、休息與就餐。

這艘郵輪僅停靠半天,所以客人與工人們都在抓緊時間。

不過,也有目的地就是貝魯特的搭船人士,他們下船後便會各自離開。

這其中也包括了里昂。

分頭金髮的造型,穿了件輕薄的黑色衝鋒衣,下身是沙色的工裝褲與軍靴,還單肩揹著軍綠色的揹包。

離開郵輪,走出港口的里昂環顧四周,仔細觀察著這座中東風情濃厚的城市。

最終,里昂把實現聚焦在一輛紅色的雙門轎車上。

他快步走近,來到車旁的敲了敲副駕駛車窗。

待司機把車窗降下,里昂用有些蹩腳的阿拉伯語問道:“呀達…汗布(走嗎)?”

戴著紅白方格頭巾,留著濃厚絡腮鬍子的中年男司機,上下打量了一眼裡昂後,用很是標準的英語回道:

“上車。”

“多謝。”里昂見對方能說英語,便開啟車門坐進了副駕駛。

“去哪?”司機啟動引擎,掛擋鬆手剎的同時詢問了一聲。

“去貝魯特郊外的美軍空軍基地。”里昂朝東南面一指的說著。

車輛起步駛入街道後,司機左手握著方向盤,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對里昂示意道:“美刀。”

“呵~!”然而里昂卻露出一副你少唬我的表情說:“一百,否則我現在就下車,別以為我不知道這裡的行情!”

???

司機發現里昂似乎有些不好宰,隨即不爽道:“一百三,不然我回不了本,而且你還是去的美軍基地!”

“成交。”里昂爽快答應。

司機:“…”

接下來一路無言。

里昂正好能圖個清淨,好欣賞著貝魯特市內的獨特建築。

車輛駛出城市來到郊外,便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