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天體想要孕育生命十分困難!

當然,並不是說紅矮星存在的星系就無法存在類似地球的宜居星球。

在紅矮星年齡不斷增長,它的磁場活動會變得越來越弱,可以穩定地發出可見光波段的輻射,天體完全可能成為一個合適的生命居住地。

所以是否存在生命,這個問題需要看他即將前往的行星系的紅矮星是什麼情況。

抱著這樣的期待,方楷在十天後終於等到普羅米修斯號靠近這個只有三個天體存在的星系。

這種星系在火種的資料庫中屬於極小機率孕育文明的行星系。

這次普羅米修斯號並沒有和前幾次那樣遠遠的停留在行星系範圍外,而是直接飛行至距離紅矮星很近的地方。

因為剛剛進入這個行星系,普羅米修斯號的光子探測系統就發現,在這個行星系中最靠近紅矮星的那個天體竟然真的存在數量稀少的生命反應。

這個天體的體積大概是水星的兩倍,但是它的距離比水星更靠近太陽。

所以這個天體在潮汐力的作用下一面永遠是朝著紅矮星。

面朝恆星的半球永遠是白天,這半球的大地表面是乾裂的岩石和赤紅的岩漿組成,而處於黑夜的半球則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方楷本來以為這樣極端的環境下這個天體的大氣應該早就被破壞殆盡,畢竟處於黑夜的那半球冰冷的低溫極有可能會將大氣層凍結,導致整個天體的大氣層被摧毀。

可是讓他意外的是,這個天體的大氣層並沒有被破壞,面朝恆星的那一半球將熱量透過大氣層流動擴散出去,雖然不至於改變黑夜半球的溫度,但至少能讓整個天體的大氣層處於流動狀態!

完好的大氣層這才孕育了這個天體上可憐的少數生命!

“火種,讓蜂群機器人下去觀察一下。”方楷自己也很好奇這樣的惡劣環境下會誕生怎樣的生命。

“明白,指揮官。”

火種迅速派遣了一隊蜂群機器人前往這個天體。

這是一個半明半暗的星球,光照下的半球上面是一片荒蕪的岩石地面,乾裂的地面上是縱橫交錯如同蛛網一般的裂縫。黑夜的一面永遠覆蓋著冰層,枯寂無聲。

而被普羅米修斯檢測到的生命跡象,是一條位於冷熱、白晝與黑夜交界的大峽谷中。

在這交界地帶,天空是太陽即將落下的夕陽,一片昏黃。

雖然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下去。

昏黃的陽光讓這裡的白晝地帶的溫度也沒有那麼高,這裡的黑夜地帶形成的冰層也在高溫下融化,大量的水蒸氣在上空形成了一小片溼潤的空氣層。

冰川融化形成了一條宏偉的瀑布,瀑布潺潺流下在峽谷的低窪處形成了一條蜿蜒的小溪。

溪水吸收熱量後迅速蒸發融入空氣讓這個峽谷的溫度進一步降低,而冰川的凝結和快速融化,在這個峽谷中形成了一個簡陋的生態圈。

生命在這裡孕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