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敢靠近,又拒絕不了(7)
章節報錯
“冒昧地打斷一下,如果王老師不是非要在商業綜合體裡辦展覽的話,其實我這茶樓樓上上下下可以供您隨意使用,分文不取。”我插話道。“您看我這茶樓裡的煙火氣息是不是也還挺好的?”
王老師一開始頗為不屑,表示不可能的。
我十分理解,畢竟人家之前看上的是商業綜合體,我這小茶樓還不如人家裡面一個店面大,怎麼會一下子就被認可呢。
“王哲老師,我毛遂自薦一下吧,覺得我這小樓雖然地方不大,但是氣質和咱們書畫挺配的,書、畫、茶、香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標配嘛。而且聽你們說那麼多,我大概也聽明白了裡面各方參與者都有不同訴求,我這茶樓裡上上下下我一個人說了算,而且願意全力配合,換句話說,就是都聽您王老師的!”
說到這裡,王老師抬了抬眼皮。我接著說:“而且我這的客人應該和書畫消費群體有比較大的重疊,對於擴大藝術家們的知名度來說,應該是有好處的。”
“不行,不行,這裡太小了。”王老師依然堅持著。
到了下午上班的時間,吳琛先走了。王哲老師說還要想想事情,我便撤掉了他面前桌子上的碗碟,焚了柱淡香,添了壺白茶,沒再打擾他,只管留他一個人坐著。
藝術的事情有趣就有趣在怕琢磨。熱鬧勁兒過去了,靜下來一琢磨,就會有許多新發現、新靈感。
吳琛剛剛問他的問題無一不戳在他的要害。什麼樣的作品能不被琳琅滿目的商業空間吞噬?什麼樣的作品能像他想的那樣在嘈雜的環境中被人記住?在客流量龐大、小孩老人都很多的商業體裡,作品的安保怎麼辦?把展覽空間攔起來,就成了一座孤島,和在美術館裡辦展覽沒區別了;不攔起來,怎麼控制小孩子不靠近、不撕扯?會不會引起社會糾紛?晚上作品會不會被盜竊?這些都是隱患啊……
王老師什麼時候離開的竹苑我並不知道,只是大約一週後,他來與我簽署了展覽的合作協議。我無償提供展覽場地和展期內的活動場地,負擔空間改造、安裝吊線軌道以及展期的安保費用。王老師提供作品、安排布撤展、負責作品運輸,展期內的每個週末安排兩次藝術家見面會。政府方面保證官方媒體以各種形式對展覽進行宣傳報道。
又過了一個月,我竹苑成了第一個舉辦書畫展的商業空間,樓中原本是竹香、茶香,這下又添了些許墨香,感覺只要吸一口竹苑的空氣,就能讓心跳慢下來;血壓降下來;心情靜下來,絕對有一種穿越宋代、身處世外的體驗。
為了書畫作品,我添了些射燈,樓裡比以往更加明亮。作品的展示也採用了不同的手法,這就要說王老師的確是一個敢想敢做的人了。
先是入門掛了件迎客松,再是在一層幾個最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掛了幾副比較宏大的作品。二樓的一面主牆被大小不一、寬展不一、橫縱不一、風格不一、題材不一、總之就是各種特色鮮明的作品鋪了個嚴絲合縫。但看起來卻只會讓人感到過癮和驚歎,完全不會像一片補丁一樣叫人厭煩。這效果真的是令我對王老師敬佩萬分。
與王老師熟絡之後,他跟我說,書畫界總是不抱團,書畫家們鮮有交流,各做各的,還互相看不上,畫得通俗易懂的被說沒內涵,畫得晦澀的被說基本功不行……他想用一種方式一次性呈現當代書畫的面貌,讓人們瞭解當代書畫和傳統書畫的區別。而且把所有的畫掛在一起,透過外人的眼睛判斷究竟誰的作品更搶眼,誰得作品更突出。
我站在這面鋪滿了藝術作品的牆前,掃過一幅幅作品,我覺得這不是一場角逐,而是一場百花齊放。這裡無需評比打分,而是讓人們找到各自的趣味。
不知怎得,竟落下淚來。
王老師在一旁看著我,笑著說,一開始只覺得你小小年紀開茶樓挺意外的,現在你竟然會在藝術面前如此動情,我不覺得你開茶樓是意外了,你真是個有意思的孩子。我來你這裡也真是來對了。
最初我們設定的展期是10天,期間我的竹苑每天都是客滿為患,藝術家們興致勃勃地邀請友人、藏家來這裡看畫喝茶,後來看熱鬧的客人也隔三岔五帶著不同的朋友來假裝雅緻,竹苑的預約表一下子就排滿了!為了不影響客人的性質,也不能壞了我竹苑預約制的規矩和人數的限制,王老師、我以及各位藝術家一合計,乾脆正經地展上一個半月!
由於政府支援,這次聯展上了電視也上了報紙,讓我這竹苑出了點小名。只不過為了避嫌,所有報道里只提竹苑的地址,電視播出的鏡頭和報紙上的照片也均避開了竹苑的招牌。不過認識的人都知道展覽在竹苑,不認識的人網上一查也能知道展覽地點是竹苑。
精衛填海這段時間也常來我這裡,有時是和他的上司來,有時是和他的下屬來,每次來都挺忙的,連跟我貧嘴的時間都沒有。後來他告訴我,我這展覽真的是太棒了!竹苑這番調整對於他們廣告人而言就是激發靈感的殿堂,一次性看到這麼多真實的作品,還有能創作的環境,還有支援長時間創作的飲食供給。他現在恨不得給全公司都在我這辦會員了!當然,前提是我的會員費能給他打個一折。
而且正中我下懷的是,不少藝術家主動提出參展的作品不拿回去了,就在我這樓裡掛著吧!
竹苑不是畫廊畫店,我也不想趟藝術圈的渾水。近些年,書畫被很多有心之人當作了洗錢的工具,是非常危險的東西,若是不小心上了哪條賊船,我跳進黃河也該洗不清了,而且到時候只能幫著人家做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自己想脫身就太難了。
展覽期間我每天對著一牆初看震撼、細看尋味的作品琢磨,到底和藝術家、和這一屋子的書畫形成什麼樣的關係,既不會傷和氣,又不會有風險,但還能實實在在的落得些好處呢?
母親看到了新聞,打電話提點我別惹事。我把這個問題問了母親,母親無所謂地回了我句“無欲則剛。”
這句話點醒了我,我一直糾結的是怎麼透過賣畫賺錢才能不留把柄。但是如果我不賺錢呢?我不賣畫呢?很多東西你不要的時候別人說你高風亮節,但如果你稍稍碰一點點,立馬就會有人說你居心叵測、精於算計。
所以竹苑的身份只有兩個,一個是展位的提供方,另一個是藝術家和藏家交易的第三方。
展位的提供方很簡單,藝術家放在竹苑展示的作品,按天支付展位費,期間作品若被人買走了,竹苑便是買賣合同上的第三方見證人,不收取額外費用。此外竹苑的第三方作用還可以在定製作品的時候體現出來。比如作品預定的時候,常發生藝術家怕畫出來以後藏家不買,藏家怕給了錢藝術家不畫,這時候,就由竹苑先代表藝術家收取創作費用,作品完成後再代表藏家將款項交付給藝術家。每一次交易竹苑只是從中見證,不與作品價值產生任何關係,也不索取任何代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