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7章計時(第2/3頁)
章節報錯
除了驅動力之外,幾乎和現代的機械鐘錶沒什麼區別了。
但是,所有沙漏缺點都一樣,精確性差,一個小時,誤差四五分鐘很正常。
誤差太大了。
誤差的原因就在於,沙粒表面光滑度,以及容器的光滑度和傾斜角度。
仔細思考之後,葉青準備同時製作兩種計時器。
一種是放置在日晷附近,每天進行校對。
這個計時器的時間,作為部落的標準時間。
然後,再製作一種行動式的沙漏,讓族人可以隨身攜帶。
這種計時器,精確性要求不高,只能計一段時間,類似於秒錶。
但這種也夠了。
準確的時間,有部落的報時鐘。
上工的鐘聲響了,組長或鄰長,拿出沙漏,開始計時,便可以知道遲到者遲到了多少時間。
這種沙漏最好用透明材料製作。
自然的,葉青發明瞭玻璃。
釉料弄出來了,玻璃就不是問題。
雖然透明度不好,但做沙漏完全夠用了。
材料解決了,葉青有金手指在,加工更沒有什麼問題。
無非辛苦點,所有的沙漏他親手製作。
部落的標準計時器,葉青決定改良五輪沙漏,將流沙動力改成水流動力。
反正部落所在地,冬天暖和的很,從來沒結過冰。
他將張衡的多級漏壺用在五輪沙漏上,用恆定勻速的水流,來驅動齒輪轉動,經過幾個齒輪減速後,帶動指標轉動,指示時間。
調節水流大小,讓指標轉速,與日晷的晷針投影移動的速度一致。
五輪漏壺,完成了。
在葉青的金手指下,這沒什麼難度。
制磚機那種龐大的機械,都弄出來了,這種精巧性的裝置,對金手指來說,更是得心應手。
為防止族人誤操作,影響了精度,葉青將整個裝置加上了外殼,封裝了起來。
這個計時器,操作也是傻瓜式的。
族人只需要定時加水,以及每天正午,對照著日晷,校對一下時間。
刻度盤,也弄成和晷盤一樣。
族人已經習慣了晷盤讀時間,弄成一樣的,族人便不需要重新適應。
也方便兩者進行校對。
當這兩樣計時器投入使用時,族人戰戰兢兢,敬畏莫名。
日晷的使用,他們還可以認為是一種禮器。
日晷計時是利用了太陽的陽光。
這讓他們不免潛意識中,覺得是天或神參與了其中。
有天和神參與的禮器,能夠計時,他們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