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稻子收穫回來之後,在育種之前,我們還要挑選一次。”

“怎麼挑選呢?”

葉青讓族人取來一個裝滿清水的陶盆,又取來一碗稻子。

“十根手指頭,也有長短。”

“同樣,同一支稻穗上的稻子,也有好壞。我們要選出好的,去掉壞的。”

說著,他將一碗稻子倒入水中。

過了一會,水靜止了之後,水中的稻子,分成了兩部分。

一部分成在水底,一部分懸浮或是浮在水面。

“沉在水底的,才是顆粒最飽滿的,最健康的,種植的時候,才會生長良好。”

“只有沉在水底的才是好的,才是我們需要的。”

稻子在水中有沉有浮,這種現象,族人都是見過的,只是,沒想到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區分稻種好壞。

“而育秧,依然是一個選種的過程。”

“稻種選出來了,但這些稻種也不能保證全部都是好的,育秧便能將不好的繼續淘汰掉。”

“不能發芽,長不出秧苗的,自然不用管。”

“在長出的秧苗中,哪些瘦弱矮小的,葉子發黃的,我們也要去除。這樣的秧苗,生長不好,長出的稻穗,稻子顆粒必然是又小又少的。”

各部落種以前稻子,都是直播,稻子的進化,完全靠自然淘汰,哪裡有過這樣精挑細選的人為主動選種。

族人大開眼界,很多人恍然大悟。

紛紛點頭,眼露喜色。

稻子是族人主要的食物來源。

同樣多的稻田,付出同樣多的勞動,能收穫更多的稻子,誰會不喜歡呢?

這其中的道理,葉青說的淺顯直白,儘量讓每一個族人都能聽懂。

但依然有少部分族人,臉露茫然。

他們沒懂!

但不懂不要緊,只要記住選種的方法和流程,照著做也行。

並且,聽懂的有大多數,今後的生產生活中,慢慢交流,自然有一天全部都會懂了。

講完了稻子,葉青又講黃豆。

黃豆,歷史上,在先秦時期,也一直是主糧,不能不重視。

“再來說菽,也就是豆子。”

“豆子我們一直都在吃,但我們從來沒有主動種植過。”

“選種的時候,我們還需要增加另外一個過程。”

“稻子已經經過不知道幾千年的種植,在成熟的時候,收割只要不是拖了太久,稻穗上的稻子是不會自動脫落的。”

“但是,沒有經過種植的作物,成熟了,種子都會自然脫落。”

“桃子熟了,會自己掉下來,栗子熟了,會自己裂開。”

“同樣,豆子熟了,豆莢也會自動爆開。”

“豆子掉在地上,會被蟲子、老鼠吃掉,會發芽,會腐爛。”

“即便完好,收穫豆子的時候,難道我們還能在土裡一粒一粒的去撿嗎?”

“那太浪費時間了!”

“所以,我們第一個就是要培育出熟了豆莢不會爆開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