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知道野人的性子,葉青覺得,要想和野人和平對話,需要足夠的武力壓陣。

僅是派出使者,很可能有去無回,一旦發生了流血事件,就很難進行和平交流,結果便是武力衝突。

因此,他決定,帶著所有的武士,全體龍甲軍和奴隸武士,直接陣列在野人部落門口,讓野人直觀地看到,用武力說話,是行不通的。

200名武士,雖然人數沒有三個部落總人數多,但武士們都是青壯,三個野人部落的青壯男人加起來,還不知道有沒有200人呢。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這樣的陣勢,必然會讓野人部落不敢輕舉妄動。

進而才有談判的可能。

有了和平交流的機會,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無外乎是坑蒙拐騙,不對,是共同發展、合作雙贏。

這方面,葉青覺得,拿下野人應該問題不大。

確定了大的行動方向,安撫了心不甘情不願的大巫,第二天,船隊繼續進發。

穿過峽谷,不到一個上午都時間,船隊沿著河流,來到盆地腹部。

這裡,就是三個野人部落所在地。

盆地中,高高低低的土坡很多。

比較奇怪的就是,盆地中,很少看見有成片的樹林,樹木分佈,零零散散,東一棵西一棵,即便是灌木叢也很少,大大小小的土坡,全都光禿禿的,生長著茂密的草叢。

這個時候,正是天氣轉暖萬物萌發的時候。

因此,大部分枯草已經被新生長出來的青草所覆蓋,整個盆地,就像是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綠毯。

這樣的面貌,也不知道是自然生成,還是人為改造出來的。

而在大大小小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個個老人、女人和小孩,驅趕著或是一兩頭或是四五頭豬,正在放牧。

一個老人坐在山坡上,身邊有兩頭豬正在奮力啃食著地上的青草。豬在安靜地吃草,並無出格的舉動,因此老人很是悠閒,拿著一隊乾草在搓草繩。

放牧的主力是女人。

她們看管的豬,數量最多。

一個土坡上,一個女人正拿著一根樹枝,鞭打著一頭被繩子栓著的豬。

這頭豬,很暴躁,一旦有其他的豬靠近了繩子長度範圍內,便會不顧一切地騎上去。

為了讓這頭豬多吃草少點躁動,女人只得用鞭打教育它。

最活躍的是小孩,他們看管的豬也多是半大的豬。

只是半大的豬,也是最不安分的豬。

一個小孩正在奮力追趕自己看管的豬。他追得很辛苦,都快要哭了。

這個豬,太活躍了。

它也不吃草,到處跑來跑去,見著其他的豬,就往上騎,也不管那隻豬是大是小,是公是母,也不管騎上的位置是屁股還是腰背,騎上了,就狠命地懟。

被它懟的豬,大部分懶得理它,只顧自己吃草。

只是也有一些豬,似乎很不耐煩它的舉動,經常會張口給它一下子。

那一頭帶著十來頭小豬的老母豬,見這麼個小傢伙往自己身上亂懟,便毫不留情地一聲吼,張嘴向它咬去。

嚇得它急忙收回作案工具、灰溜溜地遠遠避開,只是不死心的它,依然時不時溜達回來,瞅準機會,不顧死活地衝上去狂懟。

……

看見草地上的豬,葉青大喜。

這些豬,不同於防風氏部落豢養的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