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的計劃,據點的臺地高度堆築四米左右。

這個高度,是有蘆國村落臺地普遍的高度,防禦可能的洪水是足夠了。

面積上,葉青的計劃相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就顯得比較大了。

有蘆國平原上錯落的村落臺地,普遍面積是三四百個平米,也就是長20米,寬15米左右的土臺,上面可以建造五六座茅屋。

據點臺地頂面的面積,葉青的計劃是長100米,寬50米,也就是5000平米。

這個面積已經與有蘆國大巫居住的臺地,大小不相上下了。

葉青認為,據點建立後,必然會成為這一片地區的中心,人流往來,貨物吞吐,規模上必然不小,地方不夠大的話,會騰挪不開。

即便是這麼大的面積,他還是覺得有些小。

這個面積,還比不上一個足球場的面積。

不過考慮到後期有需要了,還可以繼續擴建,葉青也就將就著。

有蘆國大巫得知據點臺地大小之後,非常驚訝。

這個大小,和他居住的臺地大小差不多。

他好奇地問葉青:

“這個據點,建造好要多少年?”

他居住的臺地,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雖然具體的情況不清楚,但他接受大巫的傳承之後,當年建造時的大概情況,還是知道的。

當年,為了建造這個臺地,是發動了整個有蘆國國人參加的。

當時有蘆國國人沒有現在那麼多,也不是老少都上,但也每戶出了一名青壯勞力,總共有一千多人。

這一千多人,建造這個臺地,陸陸續續花了五年的時間。

現在,規模大小差不多的據點,建造只有200人,那需要多少年?

對於大巫的疑問,葉青有些無語。

多少年?

怎麼可能!

在時間觀念上,葉青與這個時代完全脫節,對於以小時和分鐘來計量時間的現代社畜來說,年,是一個極大的時間單位了。

對這個時代的人,做任何稍微大一點的事,都是以年為單位,葉青很是唏噓感慨。

做事以年計時,壽命又短,那麼,一個人一生,能夠做幾件事呢?

一年織一匹布……

一生打磨一件玉器……

幾代人修築一個棲息的臺地……

幾百年建造一座城池……

這樣的事,就是這個時代普遍現象。

葉青認真地對大巫說道:

“你應該問,建造好要多少天,而不是多少年!我估摸著,有個20來天就差不多可以建造好了。”

據點建造地點,有著一個土坡。因為有地形可以憑藉,並不是完全平地堆積,總的土方量,實際也就二萬個土方左右,200個人攤下來,人均100多個土方,每人每天五個土方,20天時間差不多了。

“二十……天?”

大巫驚得張大了嘴合不攏。

在他的印象中,這樣的大工程,從來沒有以天計算時間的。

200人建造,他覺得二十年差不多。

“是的,二十……天!”

葉青肯定地說道。

這就是先進工具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