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大虞國的人員,被分成了兩支隊伍,在太溪國的嚮導和夷人俘虜的帶領下,衝進夷人地盤,開始搜尋夷人的部落,進行抓捕。

姚垚為一路隊伍的統領,帶領三百龍甲軍以及從另外的部落徵召到四百名勇士,共七百人。

路也是一路統領,只是他的隊伍,只有他自己徵召到四百名勇士。

人數少,這樣分配很不公平。

但姚垚不可能將自己徵召到的勇士讓給路統領。

那樣是更大的不公平。

姚垚趾高氣昂,高興得沒邊了。帶著七百人的隊伍,雄赳赳氣昂昂直接衝向了夷人最大的部落,也就是夷人的核心部落,夷人的國。

這個夷人的國,總人口有五百多人,相比汪芒國,小了一半的規模。

夷人的部落,普遍比大虞國的部落偏小。

普通的一個部落,人口也就一百人左右。

夷人種植的是粟,產量比稻穀低,種植技術,相比大虞國各部落,也落後很多。

大虞國的部落,基本上已經是定居農耕社會了。

雖然也會經常遷徙。

但那是以幾代人,甚至是十幾代人為時間尺度來說的。

普通部落的族人,一生遭遇一次遷徙最多了。

除非極度的倒黴,天災連年不斷,才會有頻繁遷徙的情況發生。

夷人的情況不同。

這個夷人的族群,雖然也點亮了種植的科技樹,但是技術很原始,基本停留在刀耕火種的階段。

他們種植粟,就是選一個山坡,在野草枯萎的季節,點一把火,燒光,然後在草木萌發的季節,撒下粟的種子。

下面呢?

下面沒有了。

沒有耕耘,沒有除草,沒有捉蟲,沒有灌溉……

最多平時驅趕一下野獸和鳥雀。

這樣種植,能收穫多少,就看天了。

這樣種植,收穫自然少的可憐。

所以,他們的食物來源,絕大部分來自狩獵和採集。

也因此,他們每隔幾年,就會遷徙一次。

不得不遷徙啊。

當地的獵物捕獵光了,沒有了獵物,不遷徙,就要餓死了。

這算是遊耕部落了。

他們經常侵犯太溪國,原因就在這裡。

戰場這裡,水草豐美,獵物眾多,自然是他們理想的棲息地,他們自然想要佔據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