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的第二種副產品就是醬油。

這個時代的烹飪方法太單調,食物口味單一,葉青已經忍很久了。

現在有了黃豆,葉青決定把醬油發明出來。

當開始真正製作醬油的時候,葉青卻有些傻眼。

製作醬油需要米麴菌,可是……沒有啊!

沒有米麴菌,酒麴也行,可是酒麴也沒有!

這個時代,什麼曲都沒有!

沒辦法,只能自己從頭開始,一步一步的開始製造。

最原始的酒麴,其實很簡單。

複雜的酒麴,原始人也不會製作。

怎麼簡單法?

原始的酒麴,就是黴變的米飯。

將一團米飯放置黴變,曬乾,加入到新鮮的米飯之中,然後讓米飯再次黴變。

這樣反覆培養多次,淘汰掉雜菌,就可以獲得最原始的酒麴。

培養的過程很簡單,但是卻需要很長時間。

制曲需要時間,制醬油更需要時間。

製作醬油的過程,就是將蒸熟的黃豆,加入曲,然後發酵,中間的步驟不少,又是曬,又是發酵,前前後後,花的時間,最少需要半年。

因此,想要吃上醬油的日子,還需要等待很久。

太難了,什麼都要從頭開始!

後世的各種曲,多到數不甚數,這個時代連最基本的酒麴都沒!

不知大虞國有沒有,或許是防風氏部落偏僻,落後,才沒有接觸到這些文明產物。

葉青記得,良渚考古,可是發掘出了很多酒器的。

有酒器,證明這個時代是有酒的,那麼,酒麴自然也有。

黃豆的第三種副產品,豆腐。

製作豆腐就簡單的多了。

黃豆浸泡然後磨成漿,過濾,放在鍋中煮開,再加入滷水,便是豆花。

豆花再控水重壓,就成了豆腐。

這其中關鍵,就是豆花凝結的過程。

部落周圍沒有發現石膏礦,因此沒辦法用石膏凝結豆腐。

所幸這個時代的海鹽,沒有怎麼提純,將鹽溶解到水裡也可以當做滷水使用。

只不過,這做出來的豆腐,便是鹽水豆腐,鹹的。

葉青有些不滿意,他喜歡吃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