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距離部落現在所處的年代,也有六千多年了。

這是一段極其漫長的時間!

先民偉大!

……

黃豆收穫了,葉青開始加工黃豆的副產品。

黃豆的副產品可就多了,葉青也只是選擇幾樣來加工。

第一種就是豆油。

缺少食用油脂一直是令葉青非常苦惱的一件事情,雖然偶然有動物油脂可以使用,但是動物油脂還是太少了。

有了穩定來源的黃豆,那麼從今以後,部落的食用油脂也就有了穩定的來源。

豆油的加工方法也沒有什麼難度。

就是一個榨字。

榨油,族人已經見識過了,去年年底,桐油可是榨了不少。

只是黃豆也能榨油,這令族人非常的驚奇。

葉青將曬乾的大豆,放入水力磨坊碾壓破碎,透過揚風機去掉外殼,然後再次透過水力磨坊粉碎成粉末。

將黃豆粉末放在鍋裡炒,炒至微黃,然後上壓榨機進行壓榨。

壓榨機也進行了改良,不再是去年的那種槓桿式壓榨了。

葉青重新制造了一臺螺旋壓榨機。

螺旋壓榨機關鍵的部件便是螺母和螺絲的製造。

沒有強力的車床,螺絲和螺母只能採取鑄造的方法。

因此這螺絲和螺母相當的粗糙,想要有現代的那種精度,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樣的原因,葉青製造的螺絲和螺母,尺寸非常的巨大,直徑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手臂粗細。

精度不夠,無法吻合?

笨辦法,打磨。

鑄造出來後,手工打磨。

一臺壓榨機也只需要一套螺絲和螺母,打磨的工作,實際並沒有花費多少時間。

將炒熟的豆粉用布包裹起來,放進壓榨機內,然後轉動把手,旋轉螺絲,一塊圓形的青銅板便緩緩下壓。

壓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厚實的有著密密麻麻小孔的青銅板圍起來的圓形容器的壁上,小孔中開始滲出油來。

看到金黃色透明的豆油越來越多,旁觀的族人,開始興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