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實際上,部落裡大的公豬也就兩頭,二選一而已。

他將更為活潑好動兇性更大的那一頭公豬挑了出來殺了做祭品。

另外一頭公豬,相對懶惰和溫順一些,便留作種豬。

母豬是不殺的,部落要發展豬的養殖,幾頭母豬可就寶貴的很了。

至於牛,族人也是捨不得殺的,現在族人知道了牛的重要性,太多地方可以用上牛了。

在族人眼中,牛,已經和狗的地位平齊了。

而狗,更不會殺,除非是遇上了重大的災難,人活不下去了才會殺狗充飢。

歌舞之後,族人奔向稻田。

割稻子咯!

割稻子有實效性,所有人全部上陣。

這時的水稻品種沒有現代那麼優良,稻穀成熟了很容易脫落,落粒性還比較強。

不像現代的稻穀,落粒性完全喪失了,成熟的稻穀晚上幾天十來天再收割,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四百畝田,1000來人一起上陣。

新搬來的部落也被僱傭了。

他們參加收稻子是僱傭性質,他們的勞動會折算成稻穀,從明年他們歸還的稻穀中扣除。

這四個部落的管理,名義上是獨立的,防風氏和這四個部落之間的互動,採取僱傭形式,結算用稻穀。

因為是獨立的,所以四個部落借用的工具、食物等,也是要付出稻穀作為費用、要歸還的。

目前,四個部落是負債狀態。

族人帶著喜悅衝進稻田,揮動金色的鐮刀,嚓嚓嚓,一叢叢稻子倒下。

不用多久,就在身後的稻田中,留下大片整整齊齊的稻茬。

而在空出來的稻田中,幾臺脫粒機也開始被族人踩動起來。

沒錯,脫粒機!

脫粒機的動力依然是腳踏式的。

沒有現代那麼精巧的加工手段,脫粒機顯得很是笨重,踩踏起來也很是費力。

不過,再怎麼費力,也要比人工砸、摔要輕鬆和快速的多。

踩脫粒機的是桑和蠻牛這些部落最強壯的人,一些小孩,就專門將前面族人割的稻子一把把地抱來堆積在他們身邊。

他們不需要走動,只要站在原地,一邊奮力踏著脫粒機的腳踏板,一邊將一把把地稻禾伸到脫粒機的滾筒上,滾筒表面插滿竹子做的短齒,飛速旋轉的滾筒便會將稻穀從稻禾上梳刮下來。

太倉將一把把稻禾抱來堆放在桑的身邊,每一次,他都極度好奇地看著脫粒機前方的出口。

脫粒機前方的出口有一個鬥,從出口處飛濺出來的稻穀,便紛紛砸在斗的擋板上,掉落在鬥中。

看到鬥中堆積了不少的稻穀,太倉便會停下搬運稻禾,夥同另一個小夥伴,開心地裝稻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