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1章午不是馬,而是鹿(第3/3頁)
章節報錯
日晷是要放在太陽底下的,需要經受得起日曬雨淋。
用什麼材料呢?
青銅的話容易鏽蝕,時間長了表面的刻度就看不清了。
並且,他準備製作的日晷個頭不小,用青銅澆鑄的話,青銅的用量需要不少,他有點捨不得。
用陶器製作的話,倒是又便宜又省事,只是陶器易碎,不適用。
想來想去,還是用石頭做材料最適合。
他先用泥巴做了一個日晷的樣品出來。
成品的日晷,日晷晷盤和底座呈60度夾角。
沒有此地的具體維度,這個角度不夠精確,但現時對部落來說夠用了。
這個角度怎麼來的呢?
葉青並不知道當地的經緯度,但是他聽說過神秘的北緯30度。
在這個維度上,發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其中有一項葉青記憶得很清楚,那就是四大文明發源地,都是在北緯30度附近。
良渚就處在北緯30度!
那麼就將北緯30度當做此地的維度好了。
所以,當這個日晷水平放置投影測時之時,日晷的晷盤便大致與赤道面平行,側對著太陽,而不是正面對著太陽。
而晷針是垂直於晷盤的,上端便正好指向正北極,下端指向正南極。
陽光照射下,夏天晷針的影子便落在晷盤上面一面,冬天晷針的影子便落在晷盤的下面一面。
晷盤的兩面,都刻著一樣的刻度。
看看日光投影落在刻度上的位置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時間了。
葉青也不知道古人為何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便照著古人的做法,將一天也劃分為了十二個時辰。
有點巧合的是古印度將一天劃分6個時,古埃及將一天劃分24個時。
都是6的倍數啊!
為什麼不是十個時辰呢?十進位制不是很好用的嗎?
如果因為都是採用日晷測時,要均分圓的話,2、4、8、16這樣不是更容易均分?為什麼不是8、16個時辰呢?
葉青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有什麼道理在其中。
想不明白葉青也就不想了,照搬吧。
在日晷的晷盤刻度上葉青花了不少心思。
現在沒有文字,他寫上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簡體字,族人也不懂。
所以葉青在十二個刻度上又刻了十二個族人比較熟悉的動物的簡筆畫,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哦,對了,族人沒有見過馬,葉青便將馬換成了鹿。
至於這個歷史線的後世,會不會導致午不是馬,而是鹿,葉青就管不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