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陶依然繼續,現在製造的陶器都是一些粗苯的陶器,缸、壇、罐之類。

這些陶器,部落的需求還是蠻大的。

部落的容器很匱乏。

而陶輪上,正在製作一些罐子、瓶子這類陶器,這些陶器,用衝壓裝置不太好加工。

木工區,嚕嚕走了,但木工活也一直沒有停下。

桌子和條凳已經制作完畢,現在加工的是門、窗、木板。

造新房,需要大量的門窗,屋頂蓋瓦前需要大量的木板。

雷澤周邊颱風多,屋頂直接蓋瓦片別的話,不抗風,瓦片會被風掀開。

需要在蓋瓦前,先在屋頂鋪設一層木板,再鋪上一層灰泥,然後再鋪瓦,這樣,瓦片就牢牢粘住了,抗風能力就強了很多。

只是木作區只有幾個人在製作,滿足不了造房子的需求。

人,還是太少了!

阿杏依然管理著部落飲食這一塊,不過,現在加了一份活,煮麻!

煮麻用的鍋是葉青另外特製的鍋,又深又大,安放在灶臺區的另外一個方向。

灶臺區本來是露天,在打造了灶臺之後,部落便在這片區域搭起了大棚。

如今大棚裡水汽瀰漫,一股怪異的味道,直往鼻子裡鑽。

煮麻需要的時間比較久,兩口鍋一天煮不了多少麻,要想將部落的麻纖維全部煮完,需要不短的時間。

不過煮出的麻,還是足夠供應紡紗機使用。

如今,坐在紡紗機上的都是一些不超過10歲的小孩和一些年紀較大的婦女。

年輕力壯的,要麼在磚場忙活搬磚和挖土,要麼在水田裡除雜草捉蟲。

除了打漁,部落狩獵活動已經停止了。

而織布機的管理權,則被阿紫從阿杏手裡搶了去。

如今織布機的使用人員,也就三個,阿紫、阿蓮、還有那個七歲小姑娘。

她們三個,現在是部落的明星,能不能穿上新衣,就要看她們仨的臉色。

阿紫的本性一下子就暴露了出來,尾巴都要翹天上去了。

倒是阿蓮和七歲的小姑娘依然安分的很,兢兢業業地幹著活,不像阿紫,說得多,做得少。

鍊銅區,是由太康在負責的,現在太康不在,葉青便要親自照看了。

鍊銅區是部落最重要的區域了。

這裡有著大量領先這個時代的技術,各種青銅加工的簡易裝置一大堆。

不僅僅是冶煉了,還出現了打銅作業。

隨著加工的青銅製品要求越來越精細,只是澆鑄的話,漸漸滿足不了需要了。

看著開始有了積存的銅塊和錫塊,葉青的心裡無比的充實滿足。

這就是財富啊。

銅塊和錫塊的冶煉沒有停止,依然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