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斗需要墨。

葉青便從陶鼎上刮下菸灰,和上水,加一點點稀釋的魚鰾膠,便是簡單的墨了。

鑿子和刨子製作難度不大。

鑄造上難度最大的是鋸子。

模具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鋸齒鑄造時,由於金屬液的表面張力存在,很難鑄造出細小又鋒利的尖牙。

如果靠打磨的話,花的功夫就太大了。

最後,葉青想了一個笨辦法。

他鑄造了一把專用的特大號剪刀,將鑄造成鋸條形狀的銅板,野蠻粗暴地用這個特大號剪刀剪出鋸齒來。

木工上,製造難度大的是手工鑽。

鑽頭難度不大,難在鑽身,需要靈活轉動,又不能過於鬆垮。

手工鑽又有兩種型別,弓繩鑽和陀螺鑽。

陀螺鑽有侷限性,只能正立著鑽孔。

弓繩鑽適用性強,但製作起來難度就要大一些。

……

各種工具準備好之後,葉青開始做木工。

首先需要製作的農具便是犁、耙、耖(chao)。

這是水田三大件。

青銅鑄造的只是犁鏵和犁壁,還需要轅、梢、底、箭、槃、軛等木製部件。

牛軛就是套在牛脖子上的,現有的牛軛粗製濫造,需要重新制作。

不然,費牛。

部落使用的犁是直轅犁,葉青直接拋棄,製作後世的那種曲轅犁。

葉青選好木材,用墨斗彈出大致的形狀,直接讓幾個族人用鋸子和斧子進行粗加工。

曲轅犁,創新的地方在於曲轅。

找到天然彎曲度合適的木材比較難,葉青便用有樹枝分叉的木材代替,去掉Y字形樹杈的一個分叉,剩下一個叉和主幹,便是一個完美的曲轅胚子。

耙的結構簡單,左右兩根前段微翹的直木,中間是前後排列的兩塊木板。

耙齒便裝在木板上。

困難便在裝耙齒上,耙齒多呀,需要鑿的孔便多。

耖的難度也是在安裝耖齒,使用時,耖齒受力情況比耙齒強得多,為了防止安裝耖齒的橫木開裂,葉青還在耖齒中間的空檔,間隔著套上銅環進行加固。

犁耙耖準備打製50套,為此,葉青將族人分成幾組,進行流水作業。

一組專門負責木料粗加工。

一組負責拋光。

一組挖削榫卯。

還有一組負責安裝。

葉青的工作沒有人能代替。

他拿著墨斗和三角尺專門畫墨線。

樹木加工成毛胚料需要畫線,拋光後的部件挖削榫卯需要畫線。

族人看著葉青畫出的各種墨線,不明覺厲。

葉青廢了很多口舌跟他們解釋,何處保留,何處削掉挖掉。

族人的空間想象力還是差了點,畢竟沒有接觸過。

最後示範加指導,做出一個粗料來,族人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