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的比例不需要多精確,按“金六齊”來就足夠。

金六齊,也就是銅錫比為:五比一,四比一,三比一,二比一,一比一,還有一個三比二。

這個比例很好記,54321嘛,上學的時候聽一遍就記住了。

估摸著大致用量,葉青將一半銅,一半錫裝入陶罐中,放入爐中加熱。

他也不需要去考慮密度啥的,銅塊和錫塊冷卻時用的是同一個模子,兩者大小一樣,配比時他直接數數量就好,又不是鑄造現代精密儀器,大差不差就行了。

葉青第一個要澆鑄的是斧子的模具。

青銅的模具可以反覆使用,而且斧子大小和形狀也將會一樣,規格一致。

需要的斧子會很多,不能每澆鑄一把斧子就做一個一次性陶質的模具……那太浪費時間了。

將融化的銅錫混合液體澆入泥模,冷卻後砸掉泥模,留下金燦燦的青銅。

這便是斧子的青銅模具了。

青銅的本色就是金色,現代看到的青銅器都是青綠色,那是因為生鏽了,表面是一層銅綠。

古文中,金,就是指銅,而非現代意義的黃金,古裝劇中,皇帝經常說賞千金萬金啥的,就是賞銅,萬金,就是一萬枚銅錢,實際價值並不是太高,不然的話,天天賞黃金,皇帝也變窮。

其實葉青也很奇怪,如果金是指銅,那千金小姐,就值1000枚銅錢?這太廉價了吧!會不會是古人寫錯字了,或許是千斤小姐?

澆鑄很成功,失蠟法做出來的斧子模具的泥模具,很精細,澆鑄出來的斧子模具空腔很光滑,毛刺很少,稍加打磨,就可以使用。

澆鑄成的青銅模具兩塊合在一起,嚴絲合縫,這是他巧手的證明。

接下來,正式開始製作開天闢地的第一把斧子。

鑄造斧子,按斧斤之齊4:1配比,四份銅塊,一份錫塊。

乘著銅錫在爐中冶煉加熱,葉青開始處理模具。

他在分成了兩半的模具空腔壁上,淋上一層薄薄的細膩泥漿,然後放在爐火前稍稍烤乾,再刷再烤乾,這是防止澆鑄時粘模。

反覆幾次,確認已經完全將表層覆蓋住了之後,然後合攏放在地上,圍上土固定。

青銅液融化好,葉青小心地將青銅液倒入模具。

青銅液有多,將多餘的青銅液,新增四份銅一份錫,放進爐中繼續煉,做下一次澆鑄。

需要鑄造的東西很多,不存在浪費。

望著冷卻中的模具,葉青心情很激動。

有了青銅工具後,部落將迅速繁榮,飛速壯大,不是隨便一場大雨、一場洪水便能覆滅了。

等徹底冷卻之後,開模!

一把金燦燦的斧頭出現在眼前。

打磨去少許的毛刺,開刃,裝上早就做好的木柄。

提著斧頭端詳,整體完工了的斧頭,完全達到了設計的標準。

完美!

十幾個族人早就圍在邊上,看著葉青手上的斧頭,他們非常激動。

這形狀,他們認識啊!

這是斧頭啊!

金光燦爛、有稜有角、弧線優美……這把斧頭光憑這賣相,就比他們的石斧不知高階多少倍了。

他們熾熱的眼神,似乎能把將斧頭融化。

接下來就是試用,好不好,試了才知道。

一群人浩浩蕩蕩,來到部落外,尋了一顆樹。

葉青將這個有著重要意義的開光工作,交給了太康。

他才六歲掄不動斧頭,不然,親自上的話,“神化”的效果會更好。

太康左手拿著金色的斧子,先是輕輕的在樹上試著砍了一下,第一次嘛,總要試試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