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市政府,小會議室。

李副秘書長和王局長來世紀集團三天後,孫副市長在市政府接見了陸阡陌。

孫副市長今年四十二歲,是天海市政府班子中最年輕的一個。之前做過天海招商局副局長、天海旅遊局局長、天海文化局局長,可以說對文化旅遊還是很專業的。

不過,陸阡陌卻很清楚,負責文化旅遊的市領導,畢竟不是主管城建工作,虛的多,實的少。

和這樣領導溝通專案,把話說大一些,把未來描繪的更美好一些,十分重要。

說白了,就是往大里忽悠。

寒暄幾句之後,孫副市長問道:

“陸總,李秘書長、王局長把你的想法和思路已經傳達給我了。

你想把天海東大街打造成城市靚麗名片的想法很好,我跟市長、市高官彙報後,他們都很贊同。

我今天,就是想聽聽,陸總要如何打造這張名片的。

陸總,你給我細細講講。”

“孫市長,那我就班門弄斧,細細說說。

清雍正四年天海修建天后行宮時,天海東大街就已形成客商雲集,店鋪林立的繁榮街市。

鴉片戰爭之後,天海正式開港,成為濱江第一個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

南北客商、西方商客鹹集於天海東大街,成為整個濱江流域經濟最繁榮的商貿中心和金融中心。

天海東大街現今兩側較完整的保留了百餘年曆史的近現代優秀建築82處,原始業態包括糧棧、油坊、銀號、雜貨屋子、綢緞莊、金店等,經營專案十分豐富。

它們形態各異、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特別展現了清末民初的時代特性,是探索中西文化建築元素融合的第一代建築,是中國近代建築史的一個標本和縮影。

天海東大街可以稱之為“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館”,這樣的歷史印記,在全中國也是獨一無二的,乃至全世界也是少之又少的。”

一番話下來,果然聽得孫副市長心花怒放,道:“陸總,天海有你這樣有情懷、懂文化的開發商,簡直是天海之福。

的確,在國內,像天海東大街歷史建築儲存這麼好,體量又這麼大,簡直是少之又少。

有這樣的優質資源,再把歷史文化與商業旅遊融合在一起,一定能做出精品的。”

“孫市長,確實如此。

如果天海東大街專案能讓世紀集團操盤的話,我信心,天海東大街不僅成為天海的城市名片,也將成為全省城文旅產業的亮點。最終在國內,也將一炮走紅的。”陸阡陌順著孫副市長的意思,道。

“那我想問問陸總,如何把天海東大街打造成城市名片,你有沒有成熟的思路和具體的辦法?”

“成熟還談不上,畢竟一個這麼大的專案是需要深入地研判和分析。

不過,基本思路我已經有了,歸納起來就是十六個字——修舊如舊、新建仿古、展現文化、滿足功能。”

“言簡意賅,那你就具體說一說這十六個字。”孫副市長接著問道。

“修舊如舊就是最大限度保護街區內中西結合、形式多樣的近現代建築;保留原有街區結構和街道尺度,保證歷史建築的原真性、可讀性和可續性;

新建仿古就是適當插建仿古建築,從體量和外觀嚴格控制,保持與區域建築風格的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