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卿卿:“給我哥嫂的新婚禮物呀!”

一身紅彤彤的餘米也跟著他娘走了出來,亦步亦趨,像個小媳婦。

餘卿卿抬眼一望,對著穿著一新的小余李氏就調侃到:“唷,這是哪家來的仙女啊!原來是我大娘啊!”

小余李氏一下就想到前陣子在縣城調侃這母女倆的話,原來在這兒等著她吶!笑著就要去捏小丫頭的臉。

大家笑得更樂呵的,叫新郎官趕緊上牛。

村裡沒有馬,有了餘米也不會騎,老宅跟老二家借了他們的專屬座駕——趙大黑。

趙大黑今日不黑了,身著一身紅色馬甲,角上繫著兩朵蝴蝶結,脖子上掛著紅圍巾,看起來花裡胡哨得很,一看就是餘卿卿給裝扮的。

新郎官上了牛,幾個請來的漢子抬起了轎子,一二三地就準備出發。

餘卿卿快步衝在了前面,和鑼鼓隊一起開路,舉起了她的“喇叭”,深吸一口氣,吹了起來。

隨著鑼鼓聲一起,一聲裂石流雲的樂響震徹了整個村子。

村裡人目瞪口呆:這什麼玩意!這麼帶勁兒!

是啥?是樂器界的槓把子,嗩吶!

老餘樂得合不攏嘴,跟吳氏顯擺道:“媳婦,你看我讓丫頭學嗩吶是多麼明智的事兒,咱家這風頭出的,誰能比得過?”

吳氏撇撇嘴:家裡這兩個不著調的。

這就要說到餘卿卿上小學時候,班裡的老師說了,二十一世紀,所有學生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每個人不能只埋頭學,最好是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

於是乎,各種興趣班層出不窮,班裡同學學鋼琴和古箏的,隨手就能拎出來十幾個,更不用說還有學小提琴、薩克斯這種冷門樂器的,總之都十分的高大上。

老餘覺得,既然自家的丫頭要學,那就要學個與眾不同的,獨領風騷的。

都說“百般樂器,嗩吶為王”,老餘反手就給她閨女找了個民樂老師,報了個嗩吶一對一私人教學,吳桂芬攔都攔不住。

於是,每年的校園才藝展示會,餘卿卿永遠是壓軸的保留曲目。

大家叮叮咚咚、噔噔喳喳地響完之後,便聽得一首嗩吶響徹校園,高亢嘹亮,震耳欲聾,直接送走在校所有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