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的衣著上看來,應是原本出身就算不得好,甚至很有可能是……相當困難!

儘管如此,錢縣令並沒有透露出半分嘲弄或者瞧不起的意思,他只是跟這個麵皮看起來還帶著稚嫩的小秀才公確認了一下,村裡確實有讀書寫字用的書桌。

小秀才公聽了之後,並沒有露出大喜過望的神色,他只是微點了點頭,又行了個禮道:“倘若這村子的百姓不嫌棄我年歲尚小,經驗不足,且願意提供讀書用的筆墨,在下願意去教書。”

錢縣令點了點頭,他轉頭又望了望其他人。

那個最老的秀才也上前了一步,他手裡的柺杖不見了,只能勉強憑藉自己緩慢而謹慎的步伐,小心翼翼地挪動著步子,他捋了捋自己雪白的長鬚,語氣也是顫顫巍巍的:“老朽,老朽也願意,只是縣令大人,老朽想帶著自個的拙荊一塊兒去。您看是否可以?”

錢縣令心想您這麼一大把年紀了,去了村裡不說教書了,多半還是要人照顧伺候的,心中就有些猶豫,把他劃分為了待選的人頭中,接著又向剩下的一群人望去。

見大家神色躲閃,沒辦法,錢縣令嘆了一口氣,說出了第一個誘人的條件:“該村子願意給願意來的私塾先生提供一日三餐。”

聽到這話,這二十餘人瞬間就騷動了起來。

錢縣令心中也搖了搖頭,他其實並不想將村子裡的各種條件都給說出來,因為他知道,倘若他說了,這一群秀才怕是立刻要搶著鬧著要進村子裡教書。

說實話,聽了在村裡一日三餐都有肉的條件之後,這麼多天來幾乎未沾葷腥的他,也頓時饞得有些心動神移。

但是這種被“誘惑”來的先生,對於老老實實去一個小村莊教書的事兒,又會有幾分的真心呢?

他更想著,能召一些真正願意去村子裡教書的先生來。

果然,在這個“一日三餐”的條件下,竟然有數十個秀才都心動了。

畢竟在他們這個特殊的時候,能吃上正常的一日三餐,幾乎是做夢一樣的好事,再者,這些算是整個縣城最聰明的一批高等知識分子,在聽聞這個條件瞬間就心動的原因還有一個。

一個普普通通的村子,在這個時候,不光能做到自保,還能保證正常的一日三餐,或者說,在這個時候,這個村子裡的人,不想著吃飯生存這類的基本問題,而是悠悠然提出來要請幾個私塾先生來,這聽起來多麼……不同尋常啊!!

有不少人已經反應過來了,在他們的推測下,這個村莊應當是目前,附近,這整片臨水縣城及周邊的十里八鄉處,混得相當好的一塊“桃花源”了!

這一小會兒功夫,瞬間又有幾個人出列。

乍一眼看去,三分之二的秀才公都向前走了幾步,還有的已經暗自撩起了袖子,互相之間偷偷較起了勁。

自然,有人願意為了生活苟且,也有那麼幾個秀才“不為五斗米折腰”,他們不在意吃食,不在意條件,他們只想繼續讀書,繼續往上,考舉人,考進士。

儘管此時私塾的條件如此誘人,卻絲毫比不上日後的“功成名就”。

這些人中,還有一些正用著可惜的眼神,瞥著方才第一個主動要去教書的小秀才公。

他們想著:如此年輕就考取了功名,卻自斷前程要去一個小小村莊裡當什麼私塾先生……看來此人聰慧有餘,見識卻是不夠啊!!

最後,錢縣令從主動請纓的幾個秀才中挑選了三個年近半百的。

要說這個年紀還真算是尷尬。

若說他們年紀老了吧, 可還能背書寫論,可若說他們能繼續考,又想著這年紀怕是有朝一日做了官,用不了多久便又要領辭的節奏……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人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人無非就在前進與後退一步的過程中反覆糾結,或者試探,而終於蹉跎了年華,消耗了歲月。

說句不好聽的,錢縣令選他們也就是看中他們的年紀——該知天命的年紀!

西區邊上,帳篷外遙遙站著縣令大人和五位身形各異、年歲也頗大不同的秀才公們,此外後頭還站在一群衙役,“告狀”的那個送餐小兵正得意洋洋的一手叉著腰,一手比大拇指,跟老餘顯擺自己的能耐。

老餘頭戴著口罩,大半身掩蓋在帳篷的簾子中,只伸出來一張遮了大半的臉出來,像個小老鼠一樣鬼鬼祟祟的。

餘老三他也想看熱鬧,就也伸出來和腦袋在老餘的下方,老餘覺得甚是不雅,便又將他按了回去。

終於收拾好不消停的老三,老餘開始仔細打量面前的幾個秀才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