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的場景,錢書格恐怕直到老去也很難忘記。

這一日,風雨飄搖,黃水湧動,漫目皆是倉惶之人在洪水中呼喊求救。

洪水中,有老人託舉著孩子,有男人拽著一家老小,也有許多早已與父母家人衝散的人在水中哭喊。

有的人僅憑一身之力在水中奮力掙扎,有的則靠著自家的盆桶在水中勉強漂浮,還有一些抱著門柱、屋簷,轉瞬間卻被撲面而來的浪潮撲走。

錢縣令看在眼裡,心中悲痛。

當看到御仙堂的屋頂上,擠擠攘攘著站滿了縣城的百姓,他們緊緊地依偎在一起,手拉著手,在風雨和浪潮中互相支援與鼓勵著,一起面對著這可怕的災情。

看到大船後,再看到船頭站著的向他們揮手的縣令大人,這些百姓們終於忍不住歡撥出來:他們終於要得救了!

錢縣令心中對小皇帝的最後一點點鬱憤之情也沒有了,他突然慶幸是自己來到了這兒。

倘若在這兒的縣令只是一個普普通通毫不知情的官員,倘若沒有他提前準備了這麼多……那麼,整個縣城的百姓還要在這場洪災中經歷多少磨難呢……

他不敢想。

“縣令大人。”臨水縣的主簿上前向錢縣令請示,“差役們已經帶著木筏前去醫館屋頂救人了,這一批人數量頗多,咱們這一艘船肯定是承載不下的。”

這位主簿姓文,是一位三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此時的他膚色略黑,鬍子拉碴,神情倦疲,一看就是加班了數日的模樣,眼睛中卻帶著略微激動的神采。

“無妨,先將老幼婦孺接上船運走,剩下的人好生安撫,讓他們再等咱們第二趟船。”

“好的大人。此外,據差役們統計通報,本縣城除了地勢高的御仙堂醫館以外,還有幾處酒樓有大部分的百姓被困在其中。是否也要……”

“那是必然!”錢縣令此時放眼望去,洪水茫茫然一片,水面上漂浮著許多看不出來是什麼的雜物,每當他看到有貌似衣物的東西漂浮在水面時,都會害怕翻過來後,是一個已經失去生命的百姓。

船隻途經之處所遇到的百姓,都已經被救上了船,縣衙裡的差役大多也被分到了各個小木筏上,向著各個地方的百姓們劃去。

錢縣令指了指遠處幾座略微可見的屋頂房簷,都是平日裡修建得便比較高的酒樓建築。

他道:“我已經派王縣丞已經帶著船朝那邊兒去了。咱們救援船的數量有限,但縣城裡的百姓眾多,此時更應該冷靜謹慎,以免發生動亂。”

“好的大人。”

其實,縣城的遇災情況,已然比原本料想的要好了許多。

縣城外的護城河,因為提前派人拓深近一丈,縣城中部的羅湖也開挖擴深一圈,因此整個縣城的洪水水位,在半日的穩定後,大概就維持在一丈半左右。

挖河挖湖的土,都被他派人運到了縣城的東面,也就是整座縣城最高的位置,錢縣令命工匠用這些土在一處修建了寬闊的高臺,名為踏雲臺,明面上說是打算建個公共園林供百姓遊賞,此時只有園沒有林,近兩丈的高度,正好用於暫時安置受災的百姓。

船艘是錢縣令提前在北碼頭處備好的。

臨水縣之所以名為臨水,便是因為此縣位置離鏡江最近,是水路漕運必經之處,也是此次洪水爆發受災中首當其衝的縣城。

平日裡來來往往的船艘便不少,錢縣令提前便扣了幾艘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