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章節報錯
大家夥兒聽到了,手上的速度不自覺加快了幾分,一點也沒停地往筐裡扒拉這毛刺球兒,沒有筐的就用衣服下襬兜著,既怕把自個的衣服給扎壞了,又怕這好東西給滾掉地上了,一個個都是小心翼翼。
那什麼,這可是不要錢的糧食啊!
此時,餘老大再次發現了盲點:“弟啊,你說的紅薯是什麼?也是能吃的玩意兒嗎?”
老餘愣了一會兒,腦子裡的問號一個個冒了出來,從“咦這兒沒有紅薯嗎”,到“對哦這兒好像真的沒有紅薯”,再到“天啊這兒竟然沒有紅薯”。
不過三秒,這個男人他激動了。
因為他家有啊!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到吳女士。
也不知道是小農思想在作祟,還是通俗的小資生活已經滿足不了大家對生活的需求,有這麼一群老阿姨,她們突然就愛上了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陽臺、樓頂突然就多出來許多花不似花,草不像草的植物,仔細瞅瞅又有點眼熟,彷彿在哪裡吃過的樣子。
就連一向好乾淨的的吳女士也跟風,在陽臺種了一盆青綠雪白的蔥,用的還是打景德鎮買來的開片青釉大瓷缸,每天當個寶兒似的澆灌,一茬一茬長得可帶勁了。
巧的是,在他們穿越來的前幾日,吳女士提著一小袋老姐妹送的“親手種植”、“自然無汙染”的紅薯回來,就放在陽臺曬著。
穿過來後,老餘每每經過陽臺那兒,都會不小心地踩上去,怪招人煩,想挪走也不成,一堆移開了又一堆出現了,老餘幾番手賤之下,陽臺拐角處成功積攢了好一堆兒的紅薯。
按照大哥的說法,和自個兒這幾個月來的認知和記憶,老餘發現,這鏡朝似乎是真的沒有出現過紅薯。
原先的中國古代時候,紅薯大概是在明朝末年才從國外傳進來的,這鏡朝和宋朝有那麼一點點相似,沒有紅薯,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兒。
說到底,還是這幾個月的事兒太多太趕,到現在這才發現這個大漏的老餘忍不住敲了一下自己的腦袋:竟然把這個救災神器都給忘了。
餘老大就看著他弟突然愣住不動,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末了還猛地伸出來一隻手拍了拍自己的腦門兒。
這個樸實的原住民漢子傻了,“弟,是我問錯了嗎?你有勁兒別往自己頭上使啊!我不問了,不問了。”
老餘忍不住笑了,“不,大哥,你可算是問到點上去了,這紅薯是我前陣子從縣城裡一個外來的遊商那兒收來的,味道還不錯呢,回頭帶給你嚐嚐!”
不得不說,餘家老二家口中的“遊商”,可謂是“無所不有”,其能力僅次於“無所不能”的餘老爺子。
關鍵是拿來忽悠人的時候賊方便啊,還不用擔心有人對質——遊商嘛,今個來明個走的,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鬼知道他們一不小心就能帶來什麼寶貝疙瘩呢!
村落裡,幾夥人上山後,一眾娘們圍著就這事兒嘮嗑都還沒幾句,就見小波人抬著什麼回來了,遠遠望去,為首的似乎是朱家唯一的兒子朱有才,只見他一身的血點子,背後更是什麼鮮血直滴的模樣,朱婆子瞅見了,嗷一聲“我的兒啊”,放下孫女遞給媳婦兒,自己邁著小碎步衝了上去。
婦女們也都驚呆了,老遠上前接應這波人,按照他們的想法,哪有剛上山就下來的,莫不是出什麼事兒了?
朱有才看他娘一副焦急的樣兒,忍不住咧開嘴笑了,大聲吼道:“娘,咱們村捕來一隻野豬!咱們有肉吃啦!”
人群譁然,這…就這麼快,一頭野豬就抓回來了?
從前村裡也不是沒有野豬下山作亂折騰糧食,大家夥兒也只是拿著火把和長木棍兒,遠遠造勢將其趕走,從沒想過去圍著殺豬,畢竟野豬不比家豬,那兇猛的猂勁兒不是一般人能對付了的。
眼看著一頭死得不能再死的野豬就這麼被抬了回來,村民們都圍著看了起來,有的伸指頭戳了戳它的獠牙和板硬的針毛,用敬仰的目光向朱有才看去:“朱家小子,看不出來啊,沒想到你還有這膽量和本事。”
就朱家婆子寵兒子的勁兒,怕是家豬都沒讓他宰過,這麼一身沐血而歸的模樣,倒是讓大傢伙對朱有才有了新的見識。
朱有才享受著他娘給他打的扇,又被他媳婦用布巾抹了抹臉上的汗,傻傻地說:“啥?啥本事?抬個豬而已嘛。”
於是乎,大家才知道,豬是餘家那兩個新來的漢子給宰的,而這兩個漢子,正是之前救了劉老爺子中的兩個。
“英雄啊!”
“壯士啊!”
“餘家真是有能耐啊!”
“餘家可真是好福氣啊!”
村民圍著野豬嘖嘖不已,紛紛將羨慕的眼光投向了正巧也來圍觀的小余李氏和她的新兒媳袁金釵,婆媳倆胳膊挽著胳膊,笑著應付大家的恭喜聲。
如今的餘家,在他們看來,那可是相當不一般了,日子過得跟其他莊子裡的地主沒啥不一樣,可又不像其他地方的地主老爺,只知道收租收糧奴役莊戶。
餘家人從來都不曾忘本,一心都在關照著村子裡的家家戶戶,每每想到這兒,村民們心中都是一陣一陣的暖意。
因此,即便聽聞這野豬是餘家人捕來的,村民們都是發自內心地替他家高興,嘴甜得很,一句一句往外蹦好話,心裡也懷了點兒小心思——保不準兒餘家人一高興,就願意分幾塊肉給村子呢!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