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夜香,這詞兒,乍一聽還挺文雅的。

餘卿卿知道含義後,就不敢再想。至於他們餘家的可再生天然資源,不能浪費,也不能放在自家大院裡聞。餘卿卿在居住區的後邊兒,靠近一片密林的地方,挑選了修建廁所的位置。

餘家老小的,人還不少,餘卿卿乾脆就按照上世紀學校常見的公共廁所繪製出大概的圖紙,分為男女兩大間,男左女右,裡面一邊是一長溜的尿坑,對邊上是一排帶隔間的屎坑,有隔間的木板但沒有門,兄弟幾個還可以一邊蹲坑一邊嘮嗑培養感情。

除了這個,餘卿卿還設計了一個特殊的隔間,那就是老弱病殘專用的馬桶間。

當初餘卿卿跟村裡的幾個漢子說,要做一箇中間帶洞的圈椅時候,大家都很納悶。

這椅子不就是給人做的?怎麼做的地方還要扣一個洞出來呢,人往那上面一坐,屁股就陷了進去,那像樣嗎。

直到修建最後一個廁所隔間的時候,餘卿卿叫人把帶洞的圈椅在下面一放,椅子下面也是一個對應的圓圓的小糞坑,眾人:出現了,腦子裡出現畫面了。

餘李氏也來了,餘卿卿說,這是專門為她和老爺子修建的,叫做馬桶,怕他們年紀大了腿軟,蹲坑蹲不住,至於為什麼叫馬桶而不是牛桶驢桶騾子桶,她也不知道。

看看這個打磨的精緻還帶著把手的圈椅馬桶,下面帶著兩級的臺階,隔間比其他幾個都大了不少,還專門設了一扇小門。

一步步走上去莫名就帶了些儀式感,彷彿這坐上的不是馬桶,而是龍椅,餘李氏心裡那個熱乎,她家的大孫女,不光有本事,還尊老人,會疼長輩。

以前的她那就是瞎了眼,才覺得老二家只有個閨女是虧大了。

光這個馬桶,就吸引了村裡大部分人的目光,不說孩子了,不少大人都蠢蠢欲動,想來這個與眾不同的茅房,貢獻一下資源。

公共廁所的隔壁,餘卿卿建了一個公共浴室,特地用磚鋪的地,設定了專門的排水道,排水道有略微的高度差,會讓水順著道兒流到專門的排水池裡,排水池裡的水正好可以用來沖廁所,完成迴圈利用,一點也不浪費。

餘家的這一片居住區,每天都有村民上來參觀,堪比小型旅遊風景區。

這一日,餘卿卿有有了新的想法,她打算建一整排的平房和地窖。

大型養雞場是勢在必行的,山上山下雖然不過一刻鐘的腳程,這片兒地方也在修建柵欄圍牆,可山裡保不準就有什麼野獸會飛簷走壁的來偷雞,必然就要有不少員工就近看守。

再者,等洪水來的時候,這麼多逃難的村民上山,總不能讓他們都住山洞,現在多建幾個屋子,日後自然大有用處。

餘卿卿覺得,他們一家來到這世界,就都是老媽子的命,簡直為了這一幫無知無覺還喜歡吃瓜的村民們操碎了心。

好在這些村民們,八卦是八卦,八卦不耽誤幹活,做事也捨得用力氣,還懂得感恩,這些建房的漢子們拿了自家第一筆半個月的工資後,不少個大娘媳婦都來她家那個破屋子裡送了雞蛋或者蔬菜啥的,說感謝餘家給了他們家漢子活幹,工錢還開那麼高。

把老餘給感動的,差一點手一揮說下半個月每人再漲十文錢工資,被吳氏給按住了。老餘這胳膊一揮,他家就要莫名損失一大筆錢,揮不得,揮不得。

至於地窖,也是為了這些村民建的。

農村家裡的,哪家哪戶沒有屯點糧食的,跟現代不一樣,家裡米不夠了就去超市提十斤五斤的回來。

農村那都是每年豐收時候直接留下一家人的口糧,交了稅子之後,剩下的才給賣掉。

餘卿卿自家的口糧,是完全不愁存放的,就不說她家那空間裡的吃食了,就光之前老餘從糧店運回來的那一大車,還有一家三口沒事就去縣裡買些口糧食物這類的,都夠一家人吃上許久了。

這些地窖,就是為了讓村民存放各家的糧食用的,省得山中潮氣太重,全部給放壞了。

村民們是理解不到餘卿卿的良苦用心的,只覺得這丫頭太能折騰,餘老二家的夫婦倆也太寵娃了點,怎麼事事都讓一個八九歲的丫頭做主。

不過聽餘李氏和幾個婆子,常常在村裡誇這個青丫頭是個有大主意的,給自家大伯三叔都想出來賺錢的生意,自己也是賺的盆滿缽滿,才能在山頭買地還建那麼多房子。這簡直不是人,是財神座下的童子。

再說,他們只要幹活拿工錢就成,想那麼多,有用嗎?沒用,他們只需要做一個無情的建房機器,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