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清水村民(第2/2頁)
章節報錯
又一個轟動的訊息出現了,毫無疑問,是餘老二家的新聞。
倘若清水村有他們的村報,那餘老二一家一定是日日佔據頭條榜首的那一位。
村民們每次見面,都不是問“你吃了沒”,而是“哎最近你聽說餘老二家了沒……”
今天大家都在問:“聽說餘老二家在招建房子的工人,你家漢子去了嗎?”
“好傢伙,他們家那個破房子我早就看不慣了,這下終於要建新房子了,建在哪兒啊?”村民A問。
“聽說是在咱村裡的後山頭裡!”村民B回道。
“好傢伙,他們家是想隱居嗎?不會是被咱們八卦得太煩了,想要遠離世事了吧。”這村民A還挺有自知之明的。
“那倒不是,聽村長說,他們家是怕以後有洪水。”
“這這…”村民A想說他們是杞人憂天,但是他沒文化,不知道這個詞,吞吐了半天,只得說一句,“好傢伙!這餘家老二,跟我們想的都不一樣!”
“確實,除了縣城裡,哪有村裡人家建房子一天給五十文的,雖然不包吃的,但這工錢也太高了吧。咱村裡一般二十五文就差不多了。”
“餘老二家是個好的,發達了也不忘照顧咱同村的!”大家都附和道。
暗搓搓地,就各自回家趕緊鼓動自家漢子兒子啥的去餘老二家報名。
除了請幫忙壘磚造牆的村民,老餘家還專門請了一支專門建房的巧匠隊。
因為這次他家打算建的房子和平時的都不一樣。
農村普遍的房子,就是大門兩邊各倆耳房,院子進去正對正廳,正廳兩邊是東西廂房,人口多的話廂房就多建一些。
而餘卿卿設計的並不是這樣的。
按照她的思路,這一次洪水,從爆發,到持續,到官府派人修堤壩,洩洪水,按照古代人的發展水平,時間大概會在一年左右。
房子不用建的多好,不是用來養老,但是要防水,方便,安全。
地基打算就地取材,採用山頭上的松木,第一層架空,可以減少山中潮氣侵襲屋中之人,也可以防山中蛇蟲。
房屋群外圍,打算設兩米高,半米厚的黃土圍牆,防止野獸類的進來傷害人畜。整片空地還要設一層柵欄,因為老餘估摸著,待洪水來時,同樣到山上避難的村民只多不少,這時候把柵欄圍得越寬闊,能收容的村民也就越多。
架空小屋,餘卿卿打算一次性建上八棟,每棟之間,為保證隱私皆互相間隔五米,八棟小樓圍為一圈,中間專門建一個大廳,公共廁所,浴室,倉庫和廚房,這些自家和老宅和三叔一家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