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山,看到村裡升起的炊煙,老餘才意識到,一個上午已經過去,又到了家家戶戶做午飯的時候。

拜託村長去張羅買地的事情,一家三口回到自己的破屋子前。

老餘和吳氏進了屋子準備午餐,餘卿卿在房子周圍左右轉了一圈,心想自己還需要在這個破房子裡住一個多月,感覺有些絕望。

進了院子裡,她又抬頭望了望自家正房的屋頂,之前破了的大洞已經用一塊油布蓋上,油布上面鼓蓋了一些磚瓦稻草。

怎麼看都是一副並不結實的樣子。

擔心著以後可能又要被雨淋醒,餘卿卿對於自己家未來的房子的修建更加的迫不及待了。

不過這油布,倒是讓她有了新的想法。

這個時代沒有雨衣的存在,農村在田裡幹活的,大多帶著蓑帽蓑衣,既厚重也不那麼防水。

鎮上講究點的就打著把油紙傘,但是傘拿著,很多事就不方便做。

倘若她能把雨衣給設計出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應該很有用處。

餘卿卿一向是行動力很快的人,跟老餘他們打了聲招呼就進了空間畫圖稿去了。

在午飯做好前就把畫好的稿子拿了出來,給老餘和吳女士看。

一共是兩種款式,一種是現代人們常用的斗篷式,一種是連體帶放鞋子的那種。

“這裡,”老餘指了指衣服的上半身前面,“可以加兩個兜。”

要知道,自從來到這兒,穿上這一身古裝,老餘有多懷念自己現代時候沒事揣兜的動作。

衣服前面也好,屁股後面的也罷,好幾次他沒反應過來往屁股後兜那裡瀟灑地一揣,卻啥都沒有摸到,被人家注意到,還以為他再撓屁股蛋子,甚是不雅。

斗篷式的適合外出,連體式的適合下地幹活,材料就用厚實的棉布刷上熟桐油。

打算好之後,一家三口開始了他們的午餐。

用老餘的話來說,生活中什麼都可以隨意,唯獨吃食不能。

選好建房位置的老餘心情頗佳,與吳氏一起下廚,整出來好幾道精緻的美食。

家裡灶臺上的鍋很大,很適合烙餅,雖然算是半個南方人,老餘一家還是很喜歡吃麵食的。

用麵粉加雞蛋,油和小蔥攪出來一盆麵糊糊,烙成一塊塊成年人手掌那麼大的麵餅子。

讓吳氏把豬肉切成細條狀,加了雞蛋清和點兒麵粉攪拌,加了一點點高價買來的芝麻油,過了一遍後加了各種調料和醬料,還有一些糖,翻炒至熟,裝盤後,旁邊備上胡蘿蔔絲,黃瓜絲和大蔥段絲。

一份作為主食吃的京醬肉絲就出鍋了,一份小蔥餅,加上點肉絲黃瓜絲,胡蘿蔔絲,裹一裹,一大口下去,讓人感覺十分滿足。

剩下的幾道小菜,比如素炒香菇,加了蒜粒、蒜苗、蔥段和紅辣椒,顏色看著十分鮮亮可口。

還有一份撒了蔥花的水蒸蛋,和一小碟的滷肉滷乾子滷蛋三拼,美得老餘又拿出了他的小酒來喝。

簡單午休了之後,餘卿卿在村裡溜達,去了袁大娘家。

袁大娘家在村裡很有名氣。這名氣是源於她家的四個丫頭。

袁大娘家和老餘家的兩個兄弟正好相反,老餘家是三個兒子,後輩的除了老二家,其他倆兄弟也都是三個兒子。

袁大娘家則是一連四個丫頭。

袁大娘的丈夫去世的早,留下這一家五口的女人頂立門戶,讓人同情之餘不免唏噓。

甚至有思想封建的說是他們這家人陰氣太重,把唯一帶陽氣的袁大叔給剋死了。

怕村裡人欺負,袁大娘和她女兒幾個,都是能幹且潑辣的。

尤其是大娘,和她的大女兒袁金釵,二女兒袁銀釵。

因為袁金釵實在厲害,年近二十了,一直沒能嫁的出去,有的看袁家女兒長得還算標誌動了心思,又被他們一家克男人的說法給勸退。

袁金釵沒嫁出去,後面的姊妹也是不能相看人家的,按照長幼有序,必須要袁金釵嫁出去後,後面的姑娘才能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