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三稜(第1/2頁)
章節報錯
鍾醫這一句話,像是一錘定音,又像是開啟了什麼其他的方式。
“所以,我能夠理解你們現在正在往提純的道路上走嗎?”劉教授問道。
劉教授這話問的也不錯,從剛剛劉良朋和鍾醫的闡述上來看,的確會讓人以為鍾醫兩人走上了那條路。
“不同的。”
“不一樣的。有很大的差別。”
鍾醫和劉良朋兩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差別在哪兒?”劉教授問道。
“三稜。”劉良朋搶先一步答道。
三稜?
什麼意思?
“三稜是一種中藥。我拿出來的十三味解鬱膠囊的中的一味藥。”劉良朋回答道。
“我當然知道它是什麼。”劉教授說道。
三稜嘛,最早載於唐代《本草拾遺》,為黑三稜科植物黑三稜的乾燥塊莖。
該藥主產於我國浙磐安、東陽等地。
味辛、苦,性平,歸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與莪術配伍用於治療癥瘕痞塊、痛經、瘀血經閉、胸痺心痛、食積脹痛等症。
經過很多人研究發現,三稜中含有揮發油類、有機酸類、黃酮類、苯丙素類、皂苷類、甾醇類、糖類、生物鹼類及微量元素等成分。
但是,目前1998年版《華夏藥典》三稜藥材項下尚無明確的成分定性、定量檢測標準.
“因為現在很多地方的不完善,故為完善三稜的質量控制方法,我和鍾醫院長以三稜、活性成分、苯丙素、黃酮、有機酸、環二肽歸納三稜所含化學成分及其藥理活性。
同時,結合該藥加工炮製、配伍代謝、質量評價等研究概況,基於中藥質量標誌物的五原則從成分有效性、特有性、可測性、傳遞與溯源加工與炮製、入血以及臨床配伍等方面進行分析,推測三稜的Qmarker,以期為其藥材、飲片及相應制劑的質量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劉良朋說道。
楊光等人也不說話,就等著劉良朋繼續說。
“我們現在已知的三稜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苯丙素類、黃酮類、芳香酚酸及酯類、有機脂肪酸及其酯類、環肽類、三萜和甾體類及揮發油類等,且藥理活性多樣。
第一類,苯丙素類三稜以阿魏酸、p香豆酸以及二者蔗糖酯、甘油酯的衍生物為主要成分。
目前,我們共發現21個阿魏酸蔗糖酯衍生物和5個阿魏酸及p香豆酸甘油酯衍生物,其具體化合物名稱,部分成分化學結構式。
由以上觀點由可見,阿魏醯基常連在果糖的3、6位上,糖基上有不同程度的乙醯化基團取代。
C6C3部位的雙鍵既有反式又有順式結構,其中反式雙鍵較穩定且更為常見。此外,還有學者分離鑑定出了4個異香豆類化合物,包括8、三稜內酯B、三稜雙苯內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