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個未來的提議(第2/2頁)
章節報錯
多成分或和多代謝產物在各個靶點上的疊加作用,再加上各個靶點之間多成分的協同作用,共同構成了中藥發揮藥效的藥理學作用機制的重要內涵。
中藥藥效物質的顯效形式及其作用機制疊加作用及協同作用的闡明,必將為中藥的有效性提供科學依據。
&narker是藥物製劑中固有存在的化學物質,並不分析這些物質的體內複雜過程,不考慮多種成分和多種代謝產物對質量控制的貢獻。”
“原來如此,能夠懂大部分了。”楊光繼續發問道:“那你提出的中藥Qmarker與PKmarker的區別在哪裡?”
&narker既是認為在中藥製劑中的化學成分或其代謝產物在體內以原型或代謝物形式存在於體液或組織或排~洩~物中。
並且,能在體內轉運和測定到它們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將這類物質稱之為PKmarkers。
說白了,就是代謝完畢的成分分析。
“中醫中有複方製劑多成分藥動學研究中提出中藥PKmarkers主要用來反映給藥後中藥體內物質暴露及影響因素。重視中藥物質基礎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更有利於中藥新藥研究開發。”鍾醫回答道。
“哦?”楊光似笑非笑地說道。
“所以,我認為中藥是一個複雜體系,用不同類別的標誌物反映其體內物質暴露、質量、藥效、安全性等具有積極的科學意義。
這類具有適當的藥動學性質的物質與發揮藥效有關,或與在作用靶點並維持一定濃度發揮藥效有關。
&narker應該是客觀存在於製劑中與生物活性有關的固有物質,並不考慮體內代謝產物存在和與活性及作用機制的關係。”
鍾醫回答道。
“直接說你的目的吧,不必繞著圈子來聊天。”陳浩然說道。
“我的目的很簡單,建立兩個系統。”鍾醫說道。
“哪兩個系統?”陳浩然目光瞬間如同火把,燃燒了起來。
&narker的提出密切中藥有效性物質基礎質量控制標誌性成分的關聯度。
我國長期以來,中藥質量控制手段、質量評價指標及質量標準與中藥的有效性關聯性不強,缺少能反映中藥有效性的核心質量概念的統領。
在藥材、飲片、中成藥質量研究中存在碎片化的傾向。
&narker概念的提出,針對中藥生物屬性、製造過程及配伍理論等自身醫藥體系的特點,整合多學科知識,提出核心質量概念,以此統領中藥質量研究,進一步密切中藥有效性物質基礎質量控制標誌性成分的關聯度。
&narker的提出有利於建立中藥全程質量控制及質量溯源體系。
&narker源自中藥基原生物體內的生物合成,經歷採收加工、炮製及製藥工藝過程的物質傳遞及化學變化,最終以複方製劑的形式透過藥物傳輸過程發揮臨床療效,其以物質功能為核心貫穿中藥形成及生產全過程。
並且,以中藥飲片標準湯劑為研究的核心範本進行質量研究,確定Qmarker,並向藥材和飲片及炮製品溯源,向複方製劑和中成藥延伸。
所建立的思維模式和研究方法著眼於全過程的物質基礎特有、差異、動態變化和質量的傳遞性、溯源性,有利於建立中藥全程質量控制及質量溯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