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中藥質量標誌物(4)(第1/2頁)
章節報錯
鍾醫見眾人還有些在驚訝之中,他繼續說道。
“當然我們還可以以小檗鹼的生物合成為例,從存在植物中的酪氨酸開始,經酪胺生成多巴胺。然後再經過2個階段生成小檗鹼。
在小檗鹼合成的第一階段發生在細胞質中,在去甲烏藥鹼合成酶的作用下,使多巴胺和4羥苯乙醛縮合形成苄基異喹啉生物鹼去甲烏藥鹼。
去甲烏藥鹼接受來自腺苷甲硫氨酸的甲基,經幾次甲基化作用轉化為番荔枝鹼。
在第2階段,番荔枝鹼經特殊的載體轉運進入內質網的囊泡內,在成環作用下形成小檗鹼橋,進一步形成原小檗鹼的基本骨架——金黃紫堇鹼。
金黃紫堇鹼從腺苷甲硫氨酸處獲取甲基形成四氫防己鹼,在氫化小檗鹼合成酶的催化下,形成亞甲基雙氧環結構,轉化為氫化小檗鹼。
小檗鹼合成的最後步驟由四氫小檗鹼氧化酶催化,利用氫化小檗鹼為底物氧化脫氫,最終形成小檗鹼。
而以酪氨酸起始的生物鹼生物合成和調控途徑。
則是酪氨酸起始的生物鹼的生物合成過程中,形成的幾個中間產物去甲烏藥鹼存在於日本烏頭、蓮子、小葉買麻藤中。
番荔枝鹼存在於番荔枝科植物香荔枝、番荔枝、蓮子、荷葉、厚朴中。
金黃紫堇鹼存在於罌粟科植物地丁紫等多種植物中。
四氫防己鹼存在於掌葉防己和黃連根中。
氫化小檗鹼存在於黃連、黃柏、三顆針等中藥中。
小檗鹼和黃連鹼是來源於黃連的生物鹼,血根鹼是主要存在於白屈菜、紫堇、博落回、血水草中的生物鹼。
雖然,在黃柏和黃連中均含有小檗鹼、藥根鹼、巴馬汀,而黃連鹼是黃連特有的生物,黃柏鹼是黃柏的特有生物鹼。因此從這些差異可以區分其生物鹼的來源。”
鍾醫說完,目光看著陳浩然,也看著楊光。
現在的其他人,包括劉教授,包括吳院長、賈青,甚至中醫院的其他人,都不敢在這個時候說話,有種徹底被震懾的感覺。
大口都不敢喘。
說得就是這個時候。
&narker的基本概念,或者它在質量評價中的意義吧。你這麼說,我們也完全沒有頭緒。”楊光說道。
畢竟,現場現在的氛圍,徹底的被鍾醫掌握在手中了。
&narker提出的背景。
中藥質量研究和質量標準的建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如何研究和制定標準存在不同方法和不同意見。目前被業界認同的系統的質量標準都在研究或爭議之中。
在《華夏藥典》中以一種或幾種指標成分的量高低去評價中藥的優劣的頗多,但是中藥的臨床療效並不一定就是某一種或幾種成分的作用。
目前建立中藥的評價標準是建立中藥真假、優劣的質量標準的基本出發點。這就與基原的鑑別和確定直接有關。
建立定性、定量檢測方法獲得具有多個特徵成分分析方法、指紋圖譜,使之具有特異性和可控性,是質量標準的基礎。
我們應該考慮中藥傳統理論、遣藥組方、成藥製備、劑型和用法等複雜性,提出中藥Qmarker的概念為規範中藥質量研究和標準建立奠定基礎。
以克服現現有質量標準多種不足,提高質量一致性、可控性和朔源性,有利於中藥產品生產過程控制和質量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