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醫看著楊光的眼睛,楊光眼神中透露出的兇狠可能會讓別人害怕,但是嚇唬不到鍾醫。

他淡定地說道。

“我想要說什麼你不清楚嗎?”

“從1945年,英國化學家霍奇金用X射線衍射法測出了青黴素的分子結構,從此就開始了青黴素的人工化學合成,產生第二代、第三代青黴素相繼出現。”

如同鍾醫所言,第一代青黴素指天然青黴素,如青黴素G又叫苄青黴素。

第二代青黴素是指以青黴素母核-6-氨基青黴烷酸6-APA,它是改變側鏈而得到半合成青黴素,如甲氧苯青黴素、羧苄青黴素、氨苄青黴素等等。

而第三代青黴素是母核結構帶有與青黴素相同的β-內醯胺環,但不具有四氫噻唑環,如硫黴素、奴卡黴素。

這些半合成青黴素以6APA為中間體與多種化學合成有機酸進行醯化反應,製得的各種型別的半合成青黴素。

青黴素V類:如青黴素V鉀等。耐酶青黴素:如苯唑青黴素(新青Ⅱ號)、氯唑青黴素等。

氨苄西林類: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

抗假單胞菌青黴素:如羧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等。美西林及其酯匹西林: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

鍾醫提了一個問題:“你知道我要問什麼的!”

“難道你不知道,只有不斷生產出新一代的青黴素才能對付日益嚴重的細菌對青黴素的耐藥問題。”

“青黴素越來越強大,與之匹敵的就是細菌的越來越強大,越來越耐藥。”

鍾醫說完,看著楊光的眼睛,他知道楊光知道,楊光也知道鍾醫知道他知道。

因為,青黴素的發現者弗萊明教授在1945年領取諾貝爾獎的演講中曾發出警告:抗生素耐藥問題!

青黴素是有可能催生出超級細菌的。

它是會造成超級細菌的存在。

而在青黴素發現的五十多年後,今天它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危機。

無數國家,無數人用生命警示了抗生素濫用可能存在的嚴重危害。

即便是在在實驗室環境中,那些細菌暴露在濃度不足夠的青黴素下,細菌也不會被殺死而且會產生對青黴素的耐藥。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青黴素的臨床應用開啟了人類的抗生素時代,但幾乎在同一時期也發現了青黴素酶,即已認識到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

“我當然知道你想要說什麼,甚至你一開口我就知道你要說這個!”楊光眼神略帶灰暗,但神情不變地說道:“可,那也只是你的揣測。”

“我的揣測?”

“對,青黴素曾經是對付'金葡菌'的特效藥,這沒有錯。”

“但是,也真是因為如此,青黴素的廣泛大量使用,一些敏感的金葡菌全被殺滅,留下一些能產生青黴素酶的耐藥菌,而且其耐藥基因代代相傳,成為了超級細菌。”

簡而言之,就是細菌界的進化論。

“如今約95%以上的金葡菌都對青黴素耐藥。”

“青黴素的抗菌譜越來越窄。”

“僅僅70多年的使用時間裡,細菌對抗生素耐藥性已嚴重地威脅著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併成為全球醫學、公共衛生等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

“這一點,你又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