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陳浩然在門上象徵意義敲了幾下之後。

在場的一部分人的臉色都變得特別的凝重了,甚至有的人的臉色開始變得通紅,然後用擔心的眼神看著鍾醫。

鍾醫當然也看見了陳浩然敲門的動作。

他的臉色也在一瞬間變了一一變,僅僅是陳浩然的一個動作,就讓在場的人甚至於鍾醫如此的忌憚。

這是為什麼?

當然是一個古老又古老的規則。

叫做醫不叩門。

這個叫做醫不叩門是已經流傳了千年甚至更久以來中醫界傳下來的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一個約定?

從狹義上來講:醫者不能主動上門,哪怕是朋友、鄰居。

這裡有三個道理:第一個,責任主體的劃分,如果是醫者主動上門,那麼如果出了什麼事情,到底是醫者還是別人的問題?

第二個,是求醫者需有虔誠、尊敬之心。

第三個,則是避諱。

當然,如果是求醫者非常恭敬地求醫,上門與否則是次要。

在華夏古代,有很多很多的名醫,常常來往病者之家,雖祁苦寒大暑,未嘗少憚,如遇清貧者,時常施與賙濟,心有悲天憫人之高尚情懷。

當然了,從很多古代文學作品之中,也能看出一二。

比如說,扁鵲見蔡桓公就直接反映出在古代人們也是很忌諱醫生上門去指出自己身上的疾病的,即醫不叩門。

這種風俗一直保持到現今社會。告誡醫生不能主動去叩開患者的家門,即醫生不要去主動送醫上門。

當然,也有人理解為即使醫生髮現或知道別人有了病,只要人家不請你診治,自己不要主動上門去毛遂自薦。朋友或鄰居也是一樣,有時候也包括對自己的至親。

其實這也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也可以換一句話說。

陳浩然作為局方陳家的家主,是不可能不知道醫不叩門這個規矩的。

他肯定知道,那麼他還是做了,這其中就有大問題和大學問了。

這個問題甚至大到身邊的在場的八大門派和十三世家不約而同的倒吸了一口冷氣,並且其中還有些人用驚恐的目光看著陳浩然。

“不至於,這不至於!”戴高作為原來中醫院裡面還算是比較懂行的人站出來說道,作為他這個年紀,出來說句話想要緩和一些情緒。

“不。這至於。”說完,陳浩然目光直盯盯地盯著鍾醫,一派祥和的目光之中,又表現出幾分輕蔑和挑釁來。

鍾醫自然感覺到了這幾分挑釁和輕蔑。

說實在話,他並沒有感覺到自己被激怒或者被羞辱,甚至感覺到被一種被尊重,畢竟挑釁他的人可以說是局方家最高的成就,也是十三世家的領袖之一,現在中醫世界風口的人物。

被弱小輕蔑會覺得他自不量力,可是被強大挑釁卻會感覺到與有榮焉。

“陳老想要怎麼比?我都可以。”鍾醫沒有問什麼規則,甚至沒有問任何問題,直接接住了陳浩然的目光,迎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