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胸痺和中風(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人和鍾醫的一問一答還在繼續。
“拔罐和基本技術和推拿的操作手法沒有忘記吧!”老人家問道。
“沒有忘,包括拔罐的吸附方法、拔罐、起罐、拔罐出現面板灼傷第起泡的處理,以及滾法、一指禪推法、揉法、摩法、推法、按法、拿法都沒有忘記。”鍾醫老老實實地回答。
忘記!
很快人們就罩住了這個詞的。
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問道,你有沒有忘記什麼,那麼,必然這兩個人之前就是熟悉的。即便不是熟悉的,也是認識的。
“老人家,你問這些到底有什麼意義啊?”
“對啊。老人家,你有什麼問題可以私下再問。現在鍾醫是有事情要交代。如果你沒有什麼事情要找鍾醫,那麼請你等一等再來。”
“更何況,你問的這個人,可能連中醫行醫資格證都沒有。”
縣上調查組的人想要把老人家請開,如果這個老人不是來找鍾醫麻煩的,那麼這個老人將是一點作用都沒有。
“你們閉嘴。”老人這個時候又發話了。聲如洪鐘,語言如同閃電,劃拉一下,震得人耳朵疼。
“鍾醫,你又來回答我。什麼是胸痺?”老人轉過頭,問鍾醫道。
“在中醫理論裡,胸痺既是一個病名,又是對病位和病機的概括。
在中醫裡面,痺是痞塞不通的意思,不通則痛,故胸痺是以胸痛為主症的。
本病主要是由情志變化,飲食不節,勞倦不當及年老體衰等因素,造成臟腑不和,陰陽失調。主要為心的氣、血、陰、陽不足,或肝、腎、脾、胃的失調,在病理變化過程中產生氣滯、血瘀、痰濁、寒凝等病機變化,成為虛證或本虛標實之證。
如果用典故來說,《金匱要略•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第六條記載:胸痺,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薑湯亦主之。
所以,胸痺原有胸痛短氣之症,當然還要突出氣塞、短氣,可知此症在胸痛的同時還以氣塞、短氣較為顯著,所以仲景總結出以上二方對症施治。
按其病因病機同屬飲阻氣滯,飲邪偏盛,上乘及肺,胸中氣塞短氣,治宜宣肺化飲,可用茯苓杏仁甘草湯。因氣滯失宣,胸中氣塞短氣的,治宜宣通降逆,散水行氣,方選橘枳薑湯。”
鍾醫侃侃而談的回答道。
他的回答,不僅僅是說清楚了胸痺的來源,更是從發展、典籍、以及治療方法上都給出了言簡意賅的回答。
堪稱是完美。
老人聽了點了點頭道:“那老人中風有如何辯證治療?”
“這個要複雜一些,要分情況。畢竟中風是一個綜合性的疾病。”鍾醫回答道。
老人卻對鍾醫的答案一點都不滿意,他瞪了鍾醫一眼。
“我這個老頭子都不怕浪費生命,你這個年輕人怕什麼。給我現在就說。”老人對鍾醫吼道。
“那好。中風在中醫中,一共會分成五種辯證情況。
辨證施治編輯
第一種,肝陽暴亢、風火上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