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醫的面前放著的就是那個吳院長吃的紫地寧血散。

這個藥,是以大葉紫珠、地稔做成的。

大葉紫珠味辛苦,性平,清熱涼血散瘀。

地稔味甘澀,性涼,長於收斂止血。

所以,這兩個藥合用,達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之功。

“師傅,你在看這個藥有沒有問題?”白興騰問道。

“你來看看這個藥有沒有問題。”鍾醫把問題拋回給了白興騰。

說罷,就把從振中華和彭林手中拿來的資料重新遞給了白興騰,想要讓白興騰看一看。是問題,也是一種學習。

白興騰接過了資料。

十幾分鍾過後。

“先從製作方法來說:取二味藥,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時,第二次1小時,濾過,濾液合併,濃縮成稠膏,加入適量澱粉,混勻,乾燥,粉碎,過篩,混勻,製成1000克,分裝,即得這味藥。”白興騰說道。

得到的形狀是黃棕色的粉末。味辛、苦、微澀。

“這個沒有問題,來源是幾本古書,也得到了事實的驗證。”白興騰說道。

再然後就是鑑別。

先是取藥12克,加溫水50毫升,浸漬20分鐘,濾過,濾液以水飽和的正丁醇溶液40毫升振搖提取。

下一步,用正丁醇提取液用水洗滌3次,每次20毫升,取正丁醇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毫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將供試品溶液放置一旁一小時左右,等待取用。

另外,取地稔對照藥材10克,加水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然後,按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剋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比例為10:6:0.45的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氨蒸氣中燻約5分鐘。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第二。

再取本品12克,加乙酸乙酯50毫升,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將供試品溶液放入冰箱中,等待一小時取用。

另外再取大葉紫珠對照藥材10克,加水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用乙酸乙酯提取3次,每次30毫升,合併乙酸乙酯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解,作為對照藥材溶液。

按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剋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為17:2:1的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在105攝氏度加熱12分鐘,置紫外光燈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白興騰看完之後,腦子感覺都要漲破了。

“師傅,這個真的有用嗎?就能夠得到清熱涼血,收斂止血。用於胃中積熱所致的吐血、便血的作用?”白興騰一臉不相信的說道。

鍾醫當然明白白興騰化驗學科的薄弱,不過他也沒有笑自己的徒弟。

這時候,外面鬧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