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新老之爭
章節報錯
肯定是要有一個答案的。
鍾醫和振中華以及楊廣中三人,如同定海神針一般,坐在場中。
特別是鍾醫,在這個時候,幾乎要成為人們決定勝負的關鍵了。
可是,率先開口的並不是他。
“半夏厚朴湯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這沒錯。現在也多有人拿他來治療梅核氣,所謂的患者常自覺咽中如有物梗阻,咳之不出,吞之不下,且伴有胸悶喜嘆息等情志症狀,但飲食一般無礙。”楊廣中說道。
見周圍人,包括病人聽得津津有味,甚至於西醫也是如此。
楊廣中忍不住繼續說道::“究其病機,則屬痰凝氣滯,上逆咽中。是方中,半夏、厚朴辛以散結,苦以降逆;茯苓利飲化痰;紫蘇芳香宣氣解鬱;生薑辛散消痰,和胃止嘔。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化痰之效。”
“所以,在我看來,一字不動,原方治療,自然是莊主任的更好。”楊廣中說道。
“保守。太保守了。”振中華,連忙說道:“大可不必這麼想。老是從原方出發,但是疾病在變,人在變,飲食在變,怎麼可以一概而論了?”
“有和高見?”楊廣中問道。
振中華自然又站在了吳東西這邊。
“半夏厚朴湯證所論病因、病機、病位,與甲狀腺結節一病大致相仿,所以,用半夏厚朴湯我認為沒有身體。但是,相仿並不代表一樣,所以故可在半夏厚朴湯基礎上,加之以變化。”振中華說道。
變化?
誰都可以說變化,但是變化說起來有那麼簡單?
“如何加?跟吳東西一樣,用莪術?用黃藥子?”楊廣中寸步不讓,對了上去。
又是一場新老大戰。
新老說的不是年紀,而是觀念。
當然,新的不一定對,老的也不一定錯。
“當然可以。活血化瘀用莪術,也可以加黃藥子,還有化痰散結之浙貝母、貓爪草,軟堅消腫之生牡蠣、夏枯草、天葵子,這有何不可?”振中華反問道。
甚至,振中華心裡還有更多的應對方法。
瘀血明顯者可以加入三稜。
痰濁內阻明顯者加化痰,如膽南星、黃芩。
陰虛火旺者加養陰潤燥之麥冬、鮮石斛、天花粉、北沙參。
結節明顯者酌加軟堅散結之皂角刺、山慈姑等。
病人如果是來自缺碘地區,則可用含碘豐富之海藻、昆布。
還有,如果病人有有情緒激動、煩躁不安等情況,加除煩之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或梔子豉湯……頸部咽喉不適者,加清利咽喉之胖大海、桔梗……頸部疼痛者,酌加行氣止痛之元胡、香附……
……
這些又有何不可了?
本來中藥就是自由的,也是可以探討的,如果一味的拘泥前物,那……可不是盡信書不如無書了?
“鍾醫你說了?”
“鍾院長,你說。”
振中華和楊廣中異口同聲的說道,皮球又踢回了鍾醫這兒。
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知道怎麼搭話了。
甚至一些年輕的醫生,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