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遊小春的想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認為醫生就應該待在一線上,他既然能在那兒幹出這些事情,那麼就說明他心中是有數的。我們對他還是靜觀其變吧。”杜舅舅最後一錘定音道。
其他人看了看杜舅舅,作為最瞭解鍾醫的人,其他人自然也認可了杜舅舅的話。
——
鍾醫當然不瞭解在他身上發生了一場有關於他前途的對話。
他的目光放在的別的地方。
比如——健康講座!
鍾醫在院長辦公室中,遊小春自信的坐在了鍾醫的對面。
遊小春的自信不再是來自於無知,她侃侃而談的對著鍾醫說道。
她從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說到阿弗雷德·阿德勒自卑與超越,從焦慮的形成,說到如何克服拖延。
“你如何定義自卑了?”鍾醫開口問道。
“現在,我們應該給自卑情結下一個定義。當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適當現實的問題時,他表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便是自卑情結。由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憤怒和眼淚或道歉一樣,都可能是自卑情節的表現。憂鬱自卑感總是會造成緊張,所以爭取優越感的補償動作必然會同時出現,但是其目的卻不在於解決問題。爭取優越感的動作總是朝向生活中無用的一面,真正的問題卻被遮掩起來或避而不談。個人限制了他的活動範圍,苦心孤詣地要避免失敗,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難面前會表現出猶疑、彷徨甚至退卻的舉動。
要判斷對方行為是否因為自卑導致,最核心的點在於判斷他的行為是在逃避問題還是在解決問題。優越感對其來說是為了避免別人發現自己的弱點還是本身是因為自己解決了問題而感到自信和超越了別人。這是兩個不同的緯度。”遊小春從容的回答道。
鍾醫對遊小春的回答基本上滿意。
為什麼說是基本上上滿意了?因為從遊小春的回答中,鍾醫還有能看出有遊小春對於自卑的認識大部分來自於書本上。
說滿意的原因了,也是因為遊小春現在的回答,又加入了自己的判斷在其中。
“自卑!焦慮!抑鬱!等等,現在你還需要面對一些實際的案例啊。”鍾醫對遊小春提出道。
“可是……可是……”遊小春手足無措。
中國現如今的國情,就是把焦慮、自卑、抑鬱當成神經病,最多跟有這些情緒的人說一句,你別想太多了。你這麼想幹什麼了?吃飽了沒有幹。
“院長。我接觸不到這些人,而來醫院的人,我大部分又在工作,在加上他們更多的是想要解決身體上的問題。院長。唉……難啊。”遊小春低下頭,她好不容易看見一道理想的光,可是上天很快就把這道門給關閉了。
難不成她真的要離職去做?
遊小春不認為自己有這樣的勇氣。
她不敢像鍾醫那樣遠渡重洋去學習東西,她甚至只能小心翼翼的摸索自己的喜好。
“在探索真理和行走向理想的道路上,有哪個不艱辛了?你正視困難,也要解決困難。”鍾醫說道。
“那院長,我下一步該怎麼辦?”遊小春問道。
鍾醫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很簡單。
“那就辦一場健康講座吧。”鍾醫說道。
“健康講座?焦慮?自卑?增強自信?這些的健康講座?有人來聽嗎?”遊小春一不小心對鍾醫質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