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檢,本官想知道,那天晚上尊夫人帶人攔住本官,是誰出的主意?”李青雲喝了一口熱水,開口問道。

趙華微微一怔,顯得頗為意外,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答,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李青雲竟然會問這件事情。

“你大可放心,本官並不會為難他。”見趙華一副猶豫的模樣,李青雲知道自己猜得沒錯,果然有人在幕後指點他。

“實不相瞞,給在下出這個主意的人是訟師楊雲貴。”趙華權衡了一番,還是如實地告訴了李青雲,他現在相信李青雲的為人,絕對不是那種睚眥必報的小人,否則的話他早就被當成替罪羊了。

“訟師楊雲貴?”李青雲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不過既然能當上訟師,想必也是個讀書人。

隨即他就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劉波先前遞給他的那張條理清晰、字跡工整的狀子。

訟師的出現有著其特殊性,由於古代的百姓絕大多數都沒有上過學堂,目不識丁,故而他們打官司的時候要請人代寫狀子。

久而久之就出現了訟師這個行當,由於訟師在讀書人眼中是一個賤業,又不被官府所承認,所以很少有讀書人會幹這一行,這就使得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非常少。

因此劉波的狀子說不定就是出自楊雲貴的手筆,可惜當時沒有問劉波狀子的出處。

其實,訟師並不像外界想得那麼風光,能在大堂之上以三寸不爛之舌智鬥審案的官員,畢竟審案是主審官的事情,豈會讓外人來插手?

按照大明律例,訟師只能代寫狀子或者文書,無法出堂代理訴訟,他們的作用主要是給上告人在幕後出謀劃策,提供律法上的支援。

“來往不往非禮也!”對於楊雲貴,李青雲不由得有些感興趣,他覺得此人有著幾分才華,否則當不上訟師。

既然楊雲貴暗中“算計”他,那麼他要是不楊雲貴一點兒“顏色”看看的話,楊雲貴可能還以為自己這個縣尊好欺負。

第二天上午,李青雲領著綠萼和羅鳴等人啟程回湖口縣縣城,趙華、張有財和陳伯昭等鎮上的頭面人物悉數來送。

雖然李青雲快要倒黴了,但他畢竟還是湖口縣的知縣,大家面子上的禮儀還是要做周全的,萬一怠慢了李青雲的話保不準會惹出什麼麻煩,有一句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相比張有財和陳伯昭這些敷衍了事的鄉紳商賈來說,白水鎮上的百姓則要淳樸許多,得知李青雲要走後鎮上是萬人空巷,都來鎮口給他送行,放眼望去黑壓壓一片。

雖然李青雲在白水鎮時日尚短,可是在救災中勤勤懇懇,一心為民,使得災民們迅速得到了安置,大家可都看得清清楚楚,心裡都有一杆秤,知道他是一個好官,故而前來相送。

“大人,這是鎮上的災民湊錢買的一罈酒,雖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代表了我們一份心意,請您務必收下。”等李青雲與趙華等人告別後,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者雙手捧著一罈當地有名的白酒“鄱陽醉”跪在了他的面前,高聲說道。

“老人家,你們的好意本官收下了,以後如果有難處儘可來縣衙找本官。”李青雲沒有推脫,讓一旁的羅鳴接過那壇白酒,笑著扶起了那位老者。

“各位,後會有期。”隨後,他向周圍的人拱了一下手,向現場的人告別。

“祝大人一路順風。”趙華等人紛紛向李青雲拱手行禮。

“送大人。”送酒的老者則雙膝一屈跪了下來,高聲說道。

在老者的帶領下,四周的百姓呼啦一下跪了一地,這是他們對李青雲所能表達的最高敬意。

李青雲環視了一眼現場跪著的百姓們,心中不由得感到一絲欣慰,其實他覺得自己並沒有做什麼,只是盡了職責而已。

“等一等!”就在李青雲準備登上馬車的時候,身後傳來了一個女子的嬌喝聲。

不僅李青雲,四周的人聞言紛紛順著聲音望去,只見一名披著紅色大氅的女子從人群中擠了出來,喘息吁吁,看樣子是一路跑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