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裝好後,菜販趕著馬車前往禮部衙門,李青雲和雷婷一左一右地跟在馬車旁,低著頭行進著,儘量不引起別人的注意。追莽荒紀,還得上。

與李青雲的忐忑緊張相比,雷婷則顯得非常興奮,她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李青雲要做些什麼。

與此同時,京城西北方向三十里,永安鎮。

永安鎮是京城北方的一個普通小鎮,北向進入京城的必經之地,此時,鎮北路口處密密麻麻聚滿了衣著鮮豔、頂盔摜甲的羽林前衛的軍士,一個個神情嚴肅,鴉雀無聲。

羽林前衛原本是燕王府的燕山中護衛,永樂帝登基後將其改為了親軍,是親軍都督府的二十二親衛之一。

人群前方,一名中年內侍手裡捧著一個黃卷軸立在那裡,面無表情地望著前方的路面,一支長長的隊伍出現在他的視線中,裡面計程車兵打著河北都司的旗號和京郊京衛的旗號,浩浩蕩蕩地向永安鎮行來。

“前方何人,竟敢阻擋欽差的去路,快快退下!”來到鎮口時,隊伍前方的人被羽林前衛擋住,一名都尉縱馬來到那名中年內侍的面前,冷冷地喝道。

“太子殿下諭旨在此,文淵殿大學士楊榮、御馬監少監海壽交由羽林前衛護送進京,河北都司眾將立刻返回轄地,否則以謀反論處!”中年內侍一舉手裡的黃色卷軸,尖著嗓子向那名都尉說道。

都尉聞言面色一變,瞅了一眼內侍手裡的黃色卷軸,一拉馬的韁繩向隊伍後方奔去,找人請示去了。

中年內侍見狀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忍不住用手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他身後只有羽林前衛一個親衛,而對面至少有八個衛的兵力,要是這名都尉不理會他的話,單單羽林前衛這一點人馬根本阻擋不了對方。

幸運的是,那名都尉看來對監國的朱高熾還是心有敬畏,不敢造次。

“吾等護送皇上聖旨,有欽命在身,恕不能接太子殿下諭旨!”不久後,那名都尉再次拍馬折返了過來,神情冷峻地衝著中年內侍一拱手,殺氣騰騰地說道,“阻撓聖旨進京者,殺無赦!”

說著,都尉揚起右手輕輕向前一揮。

“殺!”他身後的隊伍裡計程車兵隨即齊刷刷將手裡的長槍往前一舉,擺出了攻擊姿態,口中齊聲高喝,聲勢為之一盛。

中年內侍的臉色變了幾變,那名都尉拿永樂帝來壓他,他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再怎麼說太子現在只是監國而已。

雖然永樂帝已經駕崩,但只要遺詔未宣,那麼大明的皇帝依舊是永樂帝,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太子的諭旨豈能跟永樂帝的欽命相提並論?

沉吟了一下後,中年內侍躬身退向了路旁,羽林前衛計程車兵也跟著向兩邊閃開,讓開了進鎮的道路。

都尉見狀衝著身後的隊伍一揮手,一馬當先地走在前面,領著隊伍進了永樂鎮。

中年內侍躬著身子站在路邊目送著隊伍行進,臉上滿是無奈的神色,其實來之前他已經知道會是這種結果,只不過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的,總不能就讓漢王的人暢行無阻地進入京城。

忽然,隊伍中的一輛馬車引起了他的注意,馬車寬大豪華,上面還刻著蟒龍的圖案,按照規格大明只有親王級別的皇族才能乘坐這種檔次的馬車。

就在中年內侍驚訝地盯著馬車的時候,馬車車窗的窗簾掀開了一角,一名身穿蟒袍,頭戴玉冠的中年人出現在了視窗,相貌堂堂,與永樂帝長得非常相似。

中年內侍見狀頓時大吃了一驚,連忙低下頭,不敢與那名中年人對視。

那名中年男子瞅了一眼躬身侍立在路邊的中年內侍,嘴角流露出一絲不屑的笑意,隨後拉上了窗簾。

“他果然來了!”等馬車離開後,中年內侍抬頭望著它的背影,神情複雜地低語道。

馬車裡的中年男子不是別人,正是永樂帝的次子――漢王朱高煦,按理說他現在應該在藩地,山東的樂安州,如果沒有永樂帝諭旨的話不能離開樂安,否則會以謀逆論處。

朱高煦出現在隊伍中一點兒也不意外,擺明了就是衝著金鑾殿的龍椅上去的,否則的話也不會大張旗鼓地調動河北都司的兵力進京。

永安鎮已經被軍隊戒嚴,整個鎮子被圍得水洩不通,路兩邊站滿了手握長槍計程車兵,看熱鬧的百姓被擋在後面,嘰嘰喳喳地議論著,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搞得鎮子裡雞飛狗跳,惶惶不安。

朱高煦的馬車在鎮上的一個有重兵把守的大戶人家的宅院前停了下來,門口處還停著兩輛馬車,在眾多侍衛的簇擁下,朱高煦昂首走進了院落中。

院子裡站滿了軍人,監朱高煦來了紛紛躬身行禮,態度甚為恭敬。

大廳裡,楊榮神情冷峻地坐在椅子上,一名中年內侍不安地在房間裡來回走動著,顯得十分驚慌,他就是御馬監少監海壽,此次跟著楊榮一起進京傳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