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鹿死誰手?”雷婷聞言感到有些奇怪,側身望向了躺在地鋪上的李青雲,不清楚他在說些什麼。

“在下以前聽在下的表叔說過,威國公在京城有個對頭,兩人肯定趁著皇上北征期間鬥得很兇,皇上回來必定要處理這件事情,萬一威國公屆時失勢,那麼雷幫主可就要竹籃打水。”

李青雲頃刻間就編了一個理由,有條不紊地向雷婷解釋著,“只要你按在下說的做,雷幫主肯定能明白是什麼意思。”

“這下連累到你了,這幾天都不能去禮部。”雷婷微微頷首,隨後有些歉意地望著李青雲。

雷嘯天晚上肯定會知道她逃走的事情,不僅會派人去京城九門蹲守,而且也會讓人到禮部找李青雲的表叔,李青雲去禮部的話無疑就是自投羅網,屆時雷嘯天怒氣未消,難免會拿李青雲出氣。

“遲幾天沒關係。”李青雲不以為意地回答,反正禮部的事情是他杜撰的,當然不會著急了。

房間裡隨後陷入了沉寂中,李青雲和雷婷不知道說些什麼,因此各自想著心事,窗外萬籟俱靜,能清晰地聽見院內雜草叢中傳來的清脆蟲鳴聲。

第二天一早李青雲就出了門,等他回來的時候不僅臉上多出了一副絡腮鬍子,而且手裡還拿著兩件平民百姓穿的粗布衣衫。

兩人換上了粗布衣服後去了一個平民區的大雜院,李青雲已經在院裡和雷婷以夫妻的名義租了一間房。

房東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嬸,對街坊們宣稱李青雲和雷婷是她的外甥和外甥媳婦,進京來找活兒幹。

在李青雲看來,雷嘯天除了派人在京城九門守著外,肯定還會派人去城內的客棧和小旅館乃至大車店裡查詢,所以住在居民家裡才是最安全的。

為了避免大雜院裡的人起疑,李青雲特意買了一些被褥和生活用品,把那個不大的房間簡單收拾了一下,擺出了一副要長住的架勢。

雷婷驚訝地發現大雜院裡的人都很熱情,猶其那些大嫂和大嬸,圍著她嘰嘰喳喳地說著話,直誇她長得俊俏,使得她有些應接不暇。

後來還是李青雲幫雷婷解了圍,以出去找活兒為由領著她出去了。

大雜院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安全,每天都有人在院子裡,鄰里間的關係也很和睦,這樣的話李青雲可以放心地把包袱放在房裡,他總不能揹著包袱滿世界地跑。

離開大雜院後,雷婷讓一個小童把她寫給雷嘯天的信送給了漕幫在京城會館的門房,希望雷嘯天看見信後能平息心中的怒火,同時也是向雷嘯天報平安。

由於臨近楊榮和海壽進京的日子,李青雲注意到在街上巡邏的軍隊越來越多,不僅有京衛的人,而且還有衣甲鮮明的親衛。

京城從裡到外分為三座城池,最裡面的是皇宮,即宮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紫禁城,其次是皇城,最外面才是都城。

皇城和紫禁城之間有宗廟、各部院衙門、各內廷衙門和園林苑囿等等,裡面居住著皇族成員,像宗人府和王府等就在皇城裡。

都城和皇城之間的區域是文武大臣和平民百姓居住的場所,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京城”。

皇城和紫禁城由親衛負責守衛,而都城由京衛進行守衛。

親衛在都城裡巡邏,很顯然違反了常理,也說明了事態的嚴峻,太子用這種方式來向支援漢王的那些勳貴重臣施加壓力,同時也是監視那些京衛。

與此同時,那些親衛的出現也給了李青雲一個資訊:楊榮和金幼孜派來京城傳遺詔的大臣還沒有到達京城近郊,否則街上的那些親衛肯定會退守皇城。

如果李青雲推斷的沒錯,太子和漢王絕對會圍繞著前來傳遺詔的大臣在京城近郊做一番殊死決鬥,屆時親衛必然會謹守皇城,哪裡還有心思在都城裡溜達。

無論是太子還是漢王,誰能控制傳遺詔的大臣,持有永樂帝的遺詔,那麼不管遺詔的真偽如何,誰就能臣服百官,進而打破京城的僵局繼承大明的正統。

由於漢王在河北都司佔據壓倒性的優勢,那麼太子唯有在京城近郊下手才有勝算,出其不意地搶到遺詔和傳遺詔的大臣,進而以最快的速度送來京城。

這對李青雲來說可謂是一個難得的好訊息,只要送遺詔的大臣在八月二十五的早朝後 進京,那麼他就有機會助太子登上皇位。

如果前來送遺詔的大臣足夠聰明的話,應該會拖到八月二十五日之後 進京,再不濟也要等到早朝完了再入城。

之所以要提到八月二十五,是因為永樂帝時期基本上是“六天一大朝”,也就是說每六天舉行一次早朝,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員必須進宮參加朝會。

而八月二十五正是大朝的日子,京城的五品以上文武百官皆要參加,李青雲如果在那一天把遺詔送到宮裡,那麼正好可以助太子登基,等到生米煮成了熟飯,漢王也就徒呼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