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審過後不久羅慶等人就啟程回京,向永樂帝覆命,臨走前羅慶特意對李青雲進行了一番勉勵,他非常欣賞李青雲,看好李青雲未來在仕途上的發展。

由於崔輝“誤信”了石安三人的供詞,把李青雲一案給辦砸了,故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陳天勳走之前擺了一桌酒,想調和兩人之間的關係,以平息此次的事態,也是對李青雲進行安撫。

再怎麼說崔輝是代天狩獵,雖然辦案的手法有些偏激,但總體來說並無失職的地方,李青雲也只有自認倒黴。

出乎崔輝的意料,李青雲竟然出席了酒局,而且在酒局上談笑風生,還向他敬了酒,好像並沒有把案子的事情放在心上,這使得崔輝感到脊背上升起一股莫名的寒意,他很清楚李青雲不會輕易放過他。

崔輝猜得沒錯,李青雲的心中對崔輝是萬分痛恨,但是陳天勳的面子他不得不給,故而逢場作戲,虛與委蛇。

“崔巡按,今日恩情本官銘記在心,他日如果有緣,本官一定會加倍奉還!”趁著陳天勳上茅廁的時機,李青雲雙目寒光一閃,衝著崔輝一舉手裡的酒杯,冷冷地說道,特意在“恩情”上加重了語氣。

“你想幹什麼?”崔輝清晰地感覺到了李青雲身上的殺氣,頓時變得緊張了起來,色厲內荏地問道。

“只是提醒你,山不轉水轉,咱們遲早會有再打交道的一天!”李青雲發現崔輝好像膽怯了,微微一笑,將酒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崔輝見李青雲明目張膽地威脅自己,臉色頓時變得發白,雙拳緊緊攥著,他現在有些後悔接下了整治李青雲的差事,以後在仕途上多出李青雲這麼一個可怕的敵人,實在令他寢食難安。

陳凝凝和鄭婉柔這次去南直隸和浙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進展,與周雨婷寫給南直隸守備和浙江都司都指揮使的信有著莫大的關係,南直隸守備和浙江都司都指揮使接到信後派專人協助兩人查案,這才順利地挖出瞭如此多的隱秘線索。

至於李青雲如何會想到讓趙掌櫃來查驗那五張銀票的來源,說起來多虧了他平常與來白水鎮的商人打交道,曾經無意中聽說了隆昌錢莊九江分號六月份換了一批銀票的事情,他當時並沒有在意,在公堂上見那五張銀票都很新後,於是決定賭一賭運氣,結果就發生了後來的事情。

李青雲回到湖口縣縣城的時候,縣城裡到處都在燃放鞭炮,給李青雲驅散身上的晦氣,熱鬧得就跟過年一樣。

王宇領著一眾官吏士紳出城迎接李青雲,在酒樓裡給他接風洗塵,李青雲這次能逃過一劫實屬不易,並不是誰都能從巡按御史的手裡“死裡逃生”。

因為驚動了永樂帝成為了御案,故而石安、劉銘和古滿福等人都受到了嚴懲,三人可謂罪大惡極,全部被判凌遲處死,其家人也被流放充軍,那個圓臉濃眉中年人被全國通緝。

李青雲相信,雖然圓臉濃眉中年人僥倖逃了,但是他遲早會將其給揪出來,讓他受到應有的懲處。

在李青雲紛繁忙碌的事務中,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已經臨近春節,九江府前兩天下了一場大雪,由於天氣寒冷,屋簷和樹上還有著尚未消融的積雪。

“大人,京城有八百里加急文書送到。”正當李青雲在縣衙後堂與王宇、趙朗商議著明年的一些事務時,一名衙役急匆匆地進來通報。

“八百里加急?”李青雲聞言感到頗為意外,他一個小小的知縣,好像不值朝廷動用八百里加急。

來不及多想,李青雲領著同樣狐疑的王宇和趙朗去了縣衙大堂,只見兩名風塵僕僕的軍人站在那裡,各自揹著一個黃色的包袱。

“來者可是湖口縣知縣?”領頭的是一個國字臉校尉,神情嚴肅地向李青雲說道。

“正是本官,不知上差來此何事?”李青雲向國字臉校尉一拱手,沉聲問道。

“李知縣,這是吏部給你的文書。”確定了李青雲的身份,國字臉校尉取下包袱,從裡面掏出一份密封的公函交給了他。

望著手裡加蓋著吏部封印的公函,李青雲心中忽然有一絲莫名的激動,吏部是管理大明文官升遷罷免的,不會憑白無故地給他發文。

在王宇和趙朗殷切的注視下,李青雲連忙撕開封口,取出了裡面的公文,開啟一看後雙目流露出一絲喜色。

吏部以他在湖口縣任職期間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斷案清晰以及剿匪有功為由,特擢升其兩級品級,並且年後啟程前往京城,去都察院報道,就任都察院湖廣道監察御史,湖口縣事務先由縣丞代理,等待新任知縣就任。

都察院與京城其他部院不同,監察御史必須要經過永樂帝的御筆欽點,也就是說李青雲這次能進都察院十有yankuai是永樂帝的提拔。

大明有不成文的定製,非翰林不學士,非言官不重臣。

意思是說不是翰林院翰林的話不能成為大學士,也就入不了內閣,而沒有當過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這樣的言官,那麼無法擔任部院堂官和地方大員。

值得一提的是,都察院只有進士和貢生才有資格進入,而翰林院只有殿試二甲以上的進士才有資格進入,他們可謂是大明讀書人中的精英,皇上身邊的近臣,嫡系中的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