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牢獄之災(第2/2頁)
章節報錯
“報官!”李青雲雙目閃過一閃,沉聲說道,“咱們不好出面向鹽道衙門要人,那麼就只有麻煩府衙的人了。”
鄭伯鑫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他明白李青雲的意思,可是不清楚李青雲為什麼要這樣做,只要把周雨婷的身份告訴鹽道的那些人,那些人肯定會恭敬地把人送出來。
李青雲當然知道這一點,只不過如此一來周雨婷心中的悶氣就沒辦法發洩出去,豈不是白白地去了一趟鹽道衙門。
“幹什麼的?”來到揚州府府衙,李青雲走向豎在門外的上告鼓時,守在鼓邊的一名衙役迎了上去,面無表情地問道。
雖說擊鼓後府衙必須升堂問案,但是要想擊鼓可不容易,府衙的鼓前通常都守著衙役,只有重大案子或者縣衙處理不了的案子才能擊鼓,否則那些雞毛蒜皮的案子也來擊鼓的話,府衙豈不是要被煩死。
而且,那些衙役也可以從中刁難事主,趁機撈取些油水。
“本官乃江西九江府湖口縣知縣,有案要報。”李青雲望了一眼那名衙役,面無表情說道。
“原來是湖口縣的知縣大人,大人不必擊鼓,請隨小的去推官署。”聽聞李青雲的話,一名立在府衙門口與人聊天的中年衙役立刻迎了上來,笑容滿面地向李青雲和跟在李青雲身後的鄭伯鑫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李青雲只是一個外地的知縣,跟揚州府八杆子也打不著,那名中年衙役完全沒有必要對李青雲如此客氣。
不過,那名中年衙役在府衙幹了十來年,世故老道,見李青雲如此年輕就能坐上知縣的寶座,那麼不是進士就是貢生,背景肯定深厚,而且以後仕途無限,保不準以後能到揚州這種繁華之地來任職。
對李青雲這種有著遠大前程的年輕官員來說,如果他能順勢巴結一下,指不定以後能落一個什麼好處。
推官署即理刑庭,在知府大堂東側,通常設推官一名,有時候也會設兩名,掌勘問刑獄,協助知府掌理刑法與典章制度。
揚州府因為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領三州七縣,故而設有兩名推官,一名在揚州府坐堂,另外一名巡視揚州府所轄各州縣,輪換執行。
今天當值的推官名姓高,名四海,四十多歲,大腹便便,一臉的富態,正坐在推官署後堂裡悠閒地喝著茶,得知李青雲有事要報官後覺得非常奇怪,起身到前堂相迎。
除了順天府和應天府的推官是從六品外,其他府衙的推官都是正七品,與知縣的品級相同,作為同級的同僚,而且又是正七品官裡職務最高的知縣,按照官場的禮儀高四海自然要去迎一下。
推官署的另外一名推官,也就是與鄭家來往密切的王推官巡察下面的州縣去了,否則的話鄭伯鑫直接去找王推官,用不了如此麻煩。
見到李青雲後高四海不由得吃了一驚,他沒有想到這位湖口縣知縣竟然會如此得年輕,像那名中年衙役一樣立刻知道李青雲不是進士就是貢生。
如果是舉人的話,年紀肯定要在三十歲以後了,哪個舉人年紀輕輕的放著進士不考而去當知縣的?簡直就是自毀前程!
進士能成為部堂大員和封疆大吏等高官顯貴,而舉人通常只能擔任中低階官員,雙方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故而,高四海對李青雲的態度比較客氣,由於鄭伯鑫和王推官的關係,他也認識鄭伯鑫,知道李青雲是鄭家的姑爺後,不由得感慨鄭家攀上了一門好親事。
經過一番寒暄,高四海將李青雲請進了推官署的後堂,當然了,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進入後堂的。
在後堂落座後,李青雲道明瞭來意,表示接到家僕的稟告,說有人在金鋪騷擾他的妾室和未婚妻,故而請高四海前去派人檢視。
高四海一聽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揚州府內權貴子弟甚多,而李青雲的妾室和未婚妻想必年輕貌美,那麼被**也就順理成章了,這種事情在揚州城內屢見不鮮。
只不過高四海有些不明白,遇到這種事情的話李青雲自己出面就能解決,只要表明了身份,想必那些權貴子弟也不會去為難一個正七品知縣的家眷。
既然李青雲來報官了,那麼高四海自然不會坐視不理,於是派出了府衙捕班的張班頭前去那家金鋪探查,居中調停,免得鬧出大事來。
“大人,周小姐她們被鹽道衙門的人帶走了,說是涉嫌與鹽梟有染!”大約過了兩盞茶的工夫,高四海正在和李青雲、鄭伯鑫在那裡品茶閒聊的時候,張班頭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向他拱了一下手,沉聲說道。
“什麼?”端著茶杯的高四海怔在了那裡,臉上滿是驚訝的神色,他沒有想到鹽道衙門的人會介入此事,而且還抓了周雨婷等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