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未雨綢繆(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青雲早就發現了躲在石窗後面偷窺他的張有德和馮虎,見兩人離開,嘴角閃過一絲冷笑。追書必備dm
俗話說溫水煮青蛙,他現在把張有德當成一隻在鍋裡的冷水中愜意游泳的青蛙,暗地裡一點點地水溫升上去,等張有德發現危險的時候已經無力從鍋裡蹦出來,屆時唯有被開水活活煮死。
健完身,李青雲在綠萼的伺候下沐浴更衣,然後神清氣爽地到書房給京城的那些年誼寫信。
他的年誼有兩三百個,自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寫,況且他也不可能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只能選擇一些熟悉的人落筆。
可這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不得不絞盡腦汁回憶在京城與那些年誼們打交道時候的情景,最大限度地對他們有所瞭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那些信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用。
“夫人,老爺這是怎麼了?”
見坐在書桌後的李青雲左手託著下巴,兩眼望著屋頂發呆,右手大拇指的指背上嫻熟地轉著一杆沒有蘸墨的毛筆,小翠好奇地低聲問研磨的綠萼。
“大人準備給京城裡的年誼寫信,不知道寫些什麼。”綠萼微微一笑,告訴了小翠,反正這件事情也瞞不住。
“年誼?”小翠的雙目流露出了疑惑地神色,她沒有讀過書自然不知道年誼是什麼了。
“也給狀元寫嗎?”等綠萼給她解釋後,小翠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李青雲要寫信的竟然是那些新科進士,不由得興奮了起來,滿是好奇地問道。
在她眼裡狀元高高在上,可望不及,而且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是天上的文曲星轉世。
“哈哈……”不等綠萼回答,李青雲忽然把手上的毛筆往桌子上一拍,仰首大笑了起來。
綠萼和小翠嚇了一跳,紛紛詫異地望向他,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
“老爺剛才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會試時成績第一,本應是今科的狀元,可是殿試的時候卻僅僅名列三甲中下等,你們說倒黴不倒黴。”
李青雲大笑了一陣,擦了擦眼角笑出來的眼淚,向綠萼和小翠說道。
他很開心,因為他忽然發現自己的年誼裡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人,這個人現在和他一樣都鬱郁不得志。
如果能交好此人的話,那麼必將成為他日後在官場上的一大助力。
“老爺,你說的可是於大人?”綠萼聞言立刻想到了一個人,試探性地問道,今年會試的時候她陪著李青雲在京城,故而知道會試的會元是誰。
“對,就是他。”李青雲笑著點了點頭,雙目閃過一道興奮的光芒,“今科會元于謙,於廷益!”
于謙會試第一,殿試通常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按照正常的情況他會被永樂帝點為狀元。
可惜的是,于謙在答題時言辭激烈,針砭時弊,抨擊朝政,結果惹怒了永樂帝,以策語傷時為由,將其置為了三甲第九十二名,令人大跌眼鏡。
這使得於謙不僅沒有當成狀元,而且還因為成績差,連考庶吉士的機會都沒有,進而失去了進翰林院的機會。
由於明朝有“大學士皆出翰林”這一不成文的規定,所以于謙自始至終也沒有當上大學士,可謂是其人生中的一大遺憾。
如果李青雲沒有記錯的話,由於受到閣老楊士奇的欣賞,于謙現在正在都察院裡實習,幾年後將出任監察御史一職。
雖然監察御史只是七品官,但卻是非常重要的進身之階。
明朝的督撫和部院大員皆出身言官,不是都察院的御史就是六科的科員,這已經成為了一個不成文的定製。
也就是說,就像不是出身翰林就無法擔任大學士一樣,沒有當過言官的人,是無法在朝堂之上擔任要職的。
雖然李青雲的歷史知識有限,對明史不是太瞭解,不過他記得大明仁宣時期的著名的“三楊輔政”,而楊士奇就是三楊之首,仁宣時期的內閣首輔。
楊士奇之所以會器重於謙,是因為他是今科會試的主考,對於謙會試的文章十分欣賞。
作為主考,楊士奇自然成為了今科進士們的恩師,李青雲等新科進士都參加了謝師宴,拜入了他的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