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此時臨淄糧食短缺,不少百姓吃不飽飯,一旦他們發起暴亂,到時,身為戶曹不管你做了什麼,都會被官府當作替罪羊推出來,斬首示眾以平民憤。”

陸笙點點頭,“知道。”

“知道?那你還做?”

“在我來青州之前,我的老師請求我,不要讓青州百姓繼續受苦了。”

老人幾度張口欲言,但最終也只是說了一句,

“好,那你做完這邊的事,我帶你去稷下學宮讀書。”

陸笙對著老人笑了笑,舉杯示意,表示自己的感謝。

之後,陸笙又與老人喝了幾杯茶,便送他回了自己的院子。

老人回到院子後,不知怎麼的睡不著,總是會想起陸笙說出那一句“不要讓青州百姓繼續受苦。”時的神態。

仿若清風拂面,泰然自若,眼神中的平靜彷彿能感染他人,並且說服他們相信自己。

“古之聖賢,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說得就是這樣的人吧。”莫朝風看著天上明月喃喃道。

而就在此時,一陣悠揚清越的笛聲緩緩從陸笙院子那邊傳來,

如河水低吟,脆鳴入耳,又如青鳥輕唱,聲聲動聽。

老人聽見陸笙的笛聲,彷彿能聽出他的心境。

既充滿了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求知慾,也充滿著保持自身超然不被外物侵染的驕傲。

——

陸笙來青州是來幹嘛的?

先生說,兵閣違反了他和他們之間的協議,盜用先生的佈置進行了一次劫糧案,所以先生派出陸笙,

一是阻止帝客府在查案過程中,查到先生在青州的佈置安排,從而毀掉先生大計。

二是打擊兵閣,讓他們認識到先生的脾氣後,再利用帝客府查案這一契機攪亂青州局勢,從而方便插手先生插手兵閣勢力。

這是先生的請求,但是,除了先生以外,浮玉山上,還有一位飽受他尊敬的長者對陸笙提出了自己的請求,就是他的老師。

“不要讓青州百姓繼續受苦。”臨別前,老師這般說道。

他答應了,不得不答應,因為陸笙是他的學生,在書庫的十年來,朝夕相處的唯一學生。

先生和老師的請求看起來有些相悖,先生要王朝傾覆,自然不希望人們過得太平,但陸笙老師又請求他護佑青州平安,

因為這個,陸笙也曾頭疼過怎麼處理,到最後,成為一郡戶曹,便成了陸笙所能想到最好的選擇了。

而這不過是第一步,之後還需要無數的安排,才能同時實現兩個人的要求。

除此之外,陸笙還有自己的私心,

他自有記憶以來,從未離開過浮玉山,每天見的都是千篇一律的人,唯一的同齡人還只有從小陪伴他長大的“影”,而“影”因為身份特殊,從小被賦予了“侍主”理念的他,並不能給予陸笙應有的快樂。

即便陸笙心智遠超常人,可一個只有不斷學習的童年還是讓他感到了乏味,儘管這是他自己選的。

所以,當他得到承認離開書庫,並被要求下山做任務時,感覺到的非但沒有任何緊張,反而只有無盡的放鬆,即便他明知道這個任務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