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藏東西(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闆,我們下面作家第一本書稽核完了,按照作家責編和編輯團的評估,已經達到了出版的條件。”
褚清按照慣例參加了這次例會,但是沒想到下面的人給了個大新聞,簽約的扶持作家裡面已經有人達到了出版要求了,其實不少作家已經寫完了,甚至有的作家拿出來的是完稿書籍,但是都沒有達到要求,還在修改稿件,所以這麼晚才出來第一本。
這一下褚清來了興趣,會議結束之後,褚清帶著劉莉莉進了辦公室,想要詳細瞭解一下,這段時間太忙了,實在沒有精力去仔細的瞭解公司的詳細情況。
“具體的情況怎麼樣,你們估計到時候能賣出多少?”
“這是我們的策劃書和書籍的評估檔案,還有作家的資料和的稿件。”
劉莉莉把準備好的檔案遞給褚清,褚清拿起檔案仔細的翻看,這本要出版的書籍並不是什麼所謂的純文學書籍,反而是本通俗,作家是隴右省定西籍作家,之前一直在中學裡當老師,看到了褚清的作家扶持計劃,這才準備了這本。
而且是衝著褚清的扶持金來的,目的是增加收入,但是意外的是這本書一下子得到了編輯的看重,達到了出版的要求。
這本書也是以隴右定西鄉土為視角的,講述了以“洋芋”為線索,這個貫穿了隴右人一生的主要食物,輔以主角一家從03年到13年,這十年來的發展。
褚清看完之後覺得還蠻不錯的,感覺挺適合用來電視劇改編的,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比較符合zz傾向的,畢竟是以國家發展為背景的,雖然具體的故事是一個家庭,但是這個家庭是向上的,是發展的,並不是退步的。
“可以,那就準備出版吧。反正我們有自己的出版社,與各地書店的銷售渠道的也重新維護好了,就當做我們出版社的一次檢驗吧。到時候我也可以幫助宣傳。”
“好的,老闆,那我們就去準備營銷方案和宣傳方案。”
等到劉莉莉出了門,褚清又拿起了這本稿件看了一下,書寫的還行,基本上算是文壇上的二流作家,一年賣個將近100萬本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地域性還是太強了,有好有壞,尤其是對一個新人作家來說。
估計也要等到這個人出名了,那麼地域性就會慢慢的減弱,比如像上個世界的某商洛籍作家,基本上書都不會愁賣,哪怕是其作品的地域性非常的強。
這本書以洋芋為視角還挺有意思的,對於隴右人來說,洋芋實在是太重要了,有句話非常有名,【隴右人的命,都是洋芋蛋兒給的】,由此可見一斑。
書裡有句話講:我往後吃過很多的美食,那都是我幼年在電視裡看到過的,可是等到我能買得起任何美味時,最懷念的卻是每年3月隨著爺爺在地裡種黨參時,地鍋烤的洋芋。
說到這個烤洋芋,褚清也耳聞過幾回,有好多節目上都說過,甘肅人農忙的時候就會帶上洋芋,然後挖一個土灶,找石頭或者土塊搭一個土塔,火候到了削掉塔尖,然後將洋芋扔進去,把塔身蓋到土豆上,悶烤半小時以後就可以吃了。
不需要任何調料,簡單的本地自種土豆,悶熟之後土豆香甜軟糯,這就是甘肅人農忙時的午餐。
這是個長篇,褚清就算草草的看了一遍,時間也已經到了中午,便帶著稿件回家了。
“褚清回來了,我給你倒杯熱茶。”
徐舒窈聽到開門聲就知道初請回來了,結果公文包和圍巾放好,便去給褚清倒水。
“唔,挺好喝,這是裡面放了茉莉花,菊花,金銀花吧。”
褚清嘗試性的喝了一口,是溫熱的,便繼續飲了一大口。
“嗯,這不是家裡常開暖氣嗎?喝點花茶,免得上火。你少喝點,準備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