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藝術的末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沒有靈氣,哪怕是驚才絕豔之輩,也只能等著老死。
時代成就藝術家,而不是藝術家成就時代,如果你遇到對的時代,你就是下一個達芬奇,下一個拉斐爾,如果遇不到,那你就是下一個不知名的藝術家,大可用‘黑暗時代’四個字就包括不計其數的藝術家。
因為你所在的時代是沒有任何值得大家研究的地方,不就是吃著前人的剩飯,然後熱一熱嗎?誰不會?誰做不到?
可悲吧,可悲。
誰讓你運氣不好呢?
大抵是黑暗中出生的蜉蝣,也死於黑暗中,你和它說光明,它沒見過,那對它來說和沒有光明差不多吧。
褚清仔細的在紙上羅列著腦海裡的各類書法家,然後兌換著各種作品,石鼓文現代並沒有出土,估計還在三疇原的泥巴堆裡,褚清也許也看不到了,只能按照這種風格來書寫,反正不能原文照抄。
不然後世出土了,能炸開窩來。
反正石鼓文的風格從秦系文字裡都能略窺風貌,所以以此風格寫作品,並不意外,哪怕是以後出土了,也只能說聲巧合,反正褚清也並不是照抄,說是石鼓文,不如說是吳昌碩的風格。
至於其他的北碑作品,現在出土的也有很多,褚清也不用臨摹,只要按照類似的風格,或者是系統裡墨跡的碑刻作品,所以大可不必按照碑刻來,哪怕是透過刀鋒看筆鋒,褚清也覺得失真嚴重。
不過這也是碑派書法的樂趣所在,相當於是二次創作了,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展現出來的也不一樣。
褚清只要引個路子出來,大可不必把路堵死,現在是帖派的天下,褚清引出碑派,然後匯出一點碑帖融合的路,剩下的交給別人玩吧,也許就能出來一個大世。
褚清的作用就能夠體現出來了。
至於文學,褚清還在養望的階段,後面的時代性的作品,褚清還是想著慢慢來,畢竟寫書不像辦展,可以一次性都展示出來。
書來是要一本一本的來,書法可以說是自己這些年的積累,這些年的嘗試,畢竟到時候所有的作品都不可能被看好,在別人開來許是不值一提的實驗性作品,然後褚清就等著別人慢慢發掘了。
褚清繼續往下寫,唐代的書家也很多,二歐顏褚柳張懷虞孫李鍾,等等,在下面的宋代,也許要加上五代楊少師,然後是蘇黃米蔡,餘者就不用贅述。
褚清順著時間線往下,元代的趙孟頫,鮮于樞等人,明代董其昌(名過其實),朱耷,祝允明,文徵明,王鐸,徐渭等等。
到了清代又是百花齊放,就不用過多的贅述,稀稀拉拉幾十個書家,褚清大概能把幾百幅作品湊齊,反正風格足夠施展了,就是褚清自己能不能把神韻臨摹下來了,不過這不是太過困難的事情。
臨摹是基本功,系統也有輔助創作的功能,褚清大概是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