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褚清這書法水平屬於怎樣的】,這是褚清最近在某乎一個比較熱門的帖子,主要的原因就是蘭亭報採訪後,熱度逐漸上漲的緣故,褚清算是目前作家圈子裡在網路上比較火的作家之一,熱度高也不意外。

下面的回覆也很多,一類是傳統派的,褚清這種書風譭譽參半,比如楷書和行書是得到較多讚揚的,而且此類流派的作家大多是二王一脈,更多是小王的信徒,其實這一派也不合,二王之爭從古至今,現在還是小王佔上風。

為什麼如此,褚清大概思考了下,估計是因為這個世界少了個李二鳳吧,這位被初唐歷史文用了無數遍的工具人,其實是大王的頭號粉絲,王羲之書聖的地位可以說李二是立了大功的。

這位酷愛王羲之書法,曾經說出了書法圈子裡非常著名的一句話: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看看,多麼的崇拜,純純的舔狗模樣,更搞笑的事還在後面。

李二曾經給三藏法師寫了一篇《聖教序》,然後和尚懷仁用了二十多年集字並且刻石,那時候李世民已經去世了13年,但是根據李二寫的《晉祠銘》對比《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可以發現。

二者不管是在書法風格上,還是結字與章法上,都是非常相似的,可是說到達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可見李二在臨摹上下了多大的功夫,才能到達這樣的地步,並且李世民在民間收集了大量的王羲之作品,多到什麼程度呢?

【自太宗貞觀中搜訪王右軍等真跡,出御府金帛,重為購賞,由是人間古本,紛然畢進。……右軍之跡,凡得真、行二百九十紙,裝為七十卷;草書二千紙,裝為八十卷。】

離譜不離譜,基本上搜刮乾淨了,並且李二去世後基本都作為陪葬品下了墓地了,以至於後來武則天想要搞一點大王的真跡,都是從王家後人那裡找來的,還是當初李二挑剩下的。

然後提到王羲之就不能不說道《蘭亭序》了,其實書法圈子裡《蘭亭序》的藝術價值並沒有歷史價值高,尊重嘛肯定尊重,但一般都不會去多寫,基本都是初學的時候練練,後面碰都不會碰。

如果以後看到那個人逮著《蘭亭序》玩命練,那基本水平都不咋樣,但是李二很喜歡,還找了很多人臨摹,以至於初唐墨跡《蘭亭序》就有神龍本(馮承素摹本),褚遂良臨本,虞世南臨本,以及定武本(傳為歐陽詢臨本)。

其中神龍本價值最高,最接近原本,據說是用雙鉤填墨法摹寫下來的,至於真跡估計是在李二墓中了。原世界還曾有過一場蘭亭論辯,郭近看認為蘭亭序系智永偽造,其他人反駁,不過我認為郭的觀點是比較符合具體情況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

傳統派的人對於褚清批評的是褚清在篆書上的改革,認為如果在篆書中加入隸書筆意,那麼還算不算篆書,然後先鋒派就對罵,認為褚清行書雖然諂媚二王,但是楷書和篆書還不錯,最讓他們喜歡的是草書。

黃庭堅的長槍大戟,可謂是深深地打動了先鋒派的書家,然後保守派繼續罵,說是褚清的草書就是五金鋪,螺絲,鐵絲,加鋼珠,就是一副褚清草書。因為黃庭堅草書就是多點,多破碎且顫抖的線條,然後罵得也很貼切。

然後先鋒派的反擊就是一張圖片,但是讓所有保守派草書書法都破了防,然後罵娘得不勝列舉,圖上就是鋪了一片的麵條,糾糾纏纏,散散亂亂的,就和保守派崇尚一筆草書的作品很類似。

罵戰很兇,雙方都有點玩不起,原世界上黃庭堅嘲笑宋東坡的字是石壓蛤蟆,然後蘇東坡反過來嘲諷黃庭堅的字是死蛇掛樹,也成了書法史上的一段佳話,這裡才是書法家互相嘲諷的正確姿勢。

【一群二王信徒,什麼成分就不用說了吧,準準的老古董,不琢磨養生多活幾年,跑這裡和我們罵街,要是氣的中風拿不起毛筆,還怎麼到網上裝大師,然後買作品騙錢】

【就是就是,好不容易熬死了同代人,這會兒有點名聲了,不好好賺回來養生的錢,裝什麼裝】

【一群乳臭未幹的小屁孩,才練了幾年字,就在這裡大放厥詞】

【誒呦,繁體字啊,太能裝了吧,跟誰不會一樣】

【兄弟們,快別說了,人家一昏,往醫院一呆,非說是你氣昏的,找你訛錢,直接網線碰瓷,咱可惹不起呢】

【是吧,大爺多活幾年,直接給我們也熬死,這不就贏了】

【可不是嘛,大爺加油,我今年23,起碼還能活三四十年,大爺努努力就成了】

【搞藝術嘛,不就拼誰能活嘛】

這些老大爺半天才打出一行字,別的人好幾句都不出來了,以至於保守派們在網上節節潰敗,然後靠著自己這些年的人脈,在紙媒上接連炮轟,然後這些人的徒子徒孫也開始進行反擊。

甚至於有人在朋友圈罵人,然後被老師叫到辦公室罵了一頓,這才發現罵得是自己導師的老師,屬於鬨堂大笑級別的,慢慢的這場褚清開頭的罵戰升級,進入了理念之爭的戰場。

朋友圈罵不了,微博還不行嘛,逼乎,抖樂等一大批軟體成了先鋒派的根據地,至於報紙,雜誌,電視則成了保守派的根據地,這兩派之間的矛盾是由來已久的,過個幾年就有一場罵戰,也不奇怪。

但是褚清就感覺有點不對勁了,他今年的風頭太大了,本來上次詩協那事兒就成了文藝圈子的大事件之一,這次書法圈的理念之爭已經是褚清引起的第二次大事件,還有就是娛樂圈的塌房事件,以及水木大學眯眯眼事件。

褚清也成了許多各大美術報以及書法報想要採訪的焦點,所以褚清打算找個地方避避風頭,正好李昆需要陪同學校的學生去太行山寫生,褚清就打算一起跟著,客廳那副太行山行圖褚清看了好多遍。

這次能跟著去太行山,褚清就覺得很棒,畫裡的山色絕對是很震撼的,李昆還說是沒畫出太行的神韻,氣勢不及萬一,說的都是讓褚清心癢癢的話,褚清能安耐得住就奇怪了。

和徐舒窈商量了一番之後,就直接準備東西,開啟了太行山的寫生之旅,畢竟這可是各大院校美術專業預定的寫生基地,雖然分佈在太行山的各個地方,但是這裡確實是北派山水畫的必學之地。

現在北派和江南派的分界不清晰,大多數人都是都學的,所以這裡的人是很多的,尤其是秋季的時候,那可是畫界的南北匯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