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葫蘆有講究的如果想當作擺件那麼葫蘆藤那部分就很重要了,要有特點,這位置有龍首之稱。如果是把件,那手感就很重要了,要圓潤,龍首的位置就要端正。

吃完飯,褚清繼續逛夜市,他想給父母和劉教授、池則文等人帶幾件禮物。

選了半天,他準備送父親一副胡楊木夾銅鎮尺,給母親一條繡著飛天的絲巾和乾果,劉教授則是一件很漂亮的石質白駱駝,給孫主編帶了一件木刻壁畫,最後給自己的好基友了一罐子黑枸杞和一套夜光杯。

買完紀念品的褚清最後還專門買了一件胡楊木雕反抱琵琶女飛天,刻工精湛,人物神態和姿態都把握的非常好,是一件很精美的手工藝品。

最後在莫高窟又遊玩了兩天的褚清才踏上返回秦省的歸途。

長安是什麼地方,旅遊勝地,必不可遺忘的地方,為什麼來的時候不玩?

當然是如果在長安玩花了眼,那延州之行就亂了心啊。

首戰,西安碑林,很多人都不會來的地方。

西安碑林什麼地方,碑林嘛,古代碑刻聚集之地,這裡有全國最豐富的古代碑刻,如果是愛好書法的人,來了西安不進碑林,就像當和尚去寺廟不拜佛一樣,這是個聖地。

“大爺,你做了多少年毛筆了?”

“忘記了,反正我爺自教我開始我就開始了。”

到了書院門,褚清就看到一個大爺坐在樹下制筆,一邊看電視一邊做筆,頭都不低一下,只盯著手機看。

制筆是個精細活兒,首先你得把羊毫和狼毫(黃鼠狼的毛)浸泡洗去油脂,其次把短的和長的分開。

把筆毫鋪開,頭尾排列整齊,挑去長短不一的,長的包裹著短的,羊毫包裹著狼毫,卷在一起,尾部用細繩綁起來,沾上膠水放進竹筒,這就是做成一隻毛筆。

但是毛筆也要有要求,筆尖要尖,筆肚要圓,捻開筆尖,筆毛要整齊,這是毛筆必須具備基本特點,不行的都是次品。

告別老大爺,碑林前面有一口小池子,順著右手就進到碑林參觀區了。

碑林裡歷代碑刻都有,大多是唐代碑刻,魏晉碑刻當然也不少,但是唐代出土最多,刻碑之風也非常盛行,儲存的也非常之多。

如我們熟悉的昭陵六駿也在其中,還有很多古代書法家的碑刻,如王羲之,柳公權,顏真卿,褚遂良,,,,,等。

褚清從頭看到尾,把自己學習的拓印本和原碑對照,說真的,其他的還沒拓本清晰,練書法最好有墨本,學習墨本比碑拓更直觀。

西安碑林對待碑刻並不仔細,整天在上面拓來拓去,壓根沒當文物看,真要是當文物,不至於如此粗暴的使用,用一次就損失一次壽命,真不知道還能用多少年。

看到這些碑刻對於每個書法愛好者有必要,但不一定有用,脫離了實際用途,書法當作藝術已經撒腿狂奔,不知道當代書法的演變走向哪裡。

它的命運也許只是苟延殘喘,亦或者大放光彩,後人評說吧。

褚清在長安的日子慢慢溜走,裝修公司已經打過幾次電話,讓他去驗收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