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黃教授如期發表了那篇關於哈羅德王朝的論文。

論文發表的當天,他專門給張達打了電話:

“張先生,今天我的論文,《哈羅德王朝的興亡史》正式釋出了!十分感謝您的幫助!”

“別客氣,你也在寶藏鑑定上幫了我很大的忙。”張達說道,“在哪裡能看到你的論文?我想去拜讀一下。”

“我馬上發一份論文到您的郵箱!”黃教授說道, “有什麼不足之處,還望您不吝指出!”

張達笑道:“你太客氣了,我又豈敢班門弄斧?”

通話結束後,張達的郵箱裡便收到了黃教授的論文。

他一邊查閱論文,一邊給徐林發了條微信,讓對方在奈飛華國上,上架名為《沉船》的打撈紀錄片。

足足1個小時後,張達才通讀完了這篇長愈百頁的歷史論文。

‘黃教授的論文,專業性和邏輯性極強!讀起來真的有點費勁。’

揉了揉發酸的眼睛, 張達由衷地感慨道。

雖然論文中有註明,參考的文物來自明達集團打撈的沉船,但這篇論文依舊沒能在國內引起太大的波瀾。

畢竟,這種專業性的論文,很難激發大夥閱讀的興趣。

只有幾家自媒體,簡單報道了一下明達集團打撈到沉船寶藏的新聞。

網友們的反應也很平淡。

普通人打撈到沉船寶藏或許可以實現一夜暴富的夢想。

但放在張總身上,恐怕只是多了點零花錢而已吧。

不過,線下倒是有一些研究歷史學的專家和教授們聯絡到明達集團,提出想要親眼目睹這批沉船寶藏的請求。

對此,張達一概答應了下來。

反正未來他也要建一座沉船寶藏博物館,讓史學家們提前參觀下,自無不可。

於是,負責“鎮守”寶藏倉庫的趙旭陽,再次忙碌了起來。

與此同時,黃教授發表的英文翻譯版的論文, 也在國外, 尤其是歐洲傳播了開來。

對於哈羅德王朝這個短命王朝的命運, 歐洲人並不關心。

引發他們注意的,是黃教授論文中提到的,這批沉船寶藏是在嚶國附近的公海上被打撈的。

一時間,前往嚶國周邊海域進行沉船勘測的船隻大大增多。

可在挖寶的人群中,卻只有少部分人攜帶有專業的勘測裝置。

大部分人,只攜帶了簡易的金屬探測器和深海雷達。

更有甚者,只駕著一艘帆船,便來到了目標海域。

這些人與其說是來挖寶,倒不如說是來旅遊的。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倒不如來海上散散心。

能找到寶藏最好,找不到也能在推特上拍幾張照片,證明自己曾經來過。

嚶國國內,旅遊行業的負責人已然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