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學習心理學的陳醫生是這樣想的,他覺得,既然現在沒有任何技術能夠解決林兮兮的病情,那他怎麼也要能幫她緩解下情緒。

二來,他弟弟在手術檯之後立即變成精神分裂,讓他感到不可思議,懷疑中間出了什麼故障,他要先從這裡入手探尋病情的真相。

抓住一切時間和機會的的陳醫生學習得很快,一頁頁書本上的知識輸入他的腦中,以及連帶著實踐的活動內容,讓他學術更加充實。

越是掌握牢固,陳醫生就越是發現他的弟弟病情並不是簡單的心理問題,但怎麼也想不出來一二三,與此同時,他的弟弟病情越來越嚴重。

陳碩從剛開始只是會產生幻聽,聽到有聲音議論她或者是命令,他做什麼事情等。

但是很快,隨著一天一天的時間增加,他開始覺得有人在議論著他,然後對他進行辱罵,產生一些沒有現實基礎的堅信,總覺得有人想要陷害他。

吃藥和定期的心理疏導對陳碩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腫瘤科因為陳碩熱鬧了很多,背地裡大家都知道術後修復病房住進了一個神經病,總是會忽然出現,並跟別人大吵一架,有時卻乖的像個小孩一般。

這樣可怕的蛻變,用時不到二個月。

陳醫生也越發的著急,有時候總會坐在臺階上,深邃的眼裡溢滿憂愁和不甘心。

關於隔壁的林兮兮,陳醫生根據心理學所有學習過的系統,診斷後他合理地認為林兮兮的精神煩躁是來源於她忽然生病以及外界給她帶來的影響。

陳醫生想要解決她的焦慮。

他做好了戰前準備,安排了定期溝通表,做好了排解壓力的小任務,他也專門畫制了魚骨圖,讓自己更加的清晰明瞭和防止出錯一步。

能讓林兮兮心裡好受一點是陳醫生作為醫生出於初衷想要做的事情。

但結果和他對陳碩那般——沒有一點效果。

陳醫生的費心並沒有帶來可以扭轉的局面,讓他又一次像洩了氣的皮球,聳拉著腦袋。

“你瞅瞅你在幹什麼?不要多管什麼閒事了,病人得什麼病我們就去治療就夠了,否則最後吃力不討好。”院長甚至拉著他的手如此勸過。

“他們在我們的院裡合理的住上一天,我就會管他們一天。”陳醫生沒有放棄。

也許是老天垂簾這位積極向上的青年,事情因為他的堅持終於有了轉機。

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林兮兮從住院來到那天,第一次出了她的房間門,剛剛一出門她就愣住,盯住正在發脾氣的陳碩,睫毛眨都不眨。

本以為離開國,就彼此不會再相見的他們對視著,露出驚訝的目光,他們快速地回到各自的房間,關上門,驚慌失措,渾身發抖是他們的表現。

他們彼此想要用眼神交流,傳達的資訊正好被來綁自己弟弟回病房的陳醫生捕捉到。

陳醫生也就是那天發現,他的弟弟和林兮兮不僅認識,來自同一個學校,心裡還都藏著一個共同的秘密。

可他怎麼問,兩人就像約好似的,嘴巴閉得緊緊的,什麼也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