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青梅(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氣剛剛入秋,本是秋高氣爽的豐收季節,但似乎今年的溫度特別熱,期待已久的涼爽秋雨遲遲未到,而整座大荒都城都是由堅不可摧的石頭的構成的,根據勘測這些磚瓦石頭也都並非凡物,甚至在其中混合了些許金屬珍寶,這也導致整座城池在夏天吸入過多熱量,也讓這秋老虎在大荒都城之中愈加肆無忌憚,連弋河都在逐漸枯竭。
轟咔!
天空中的巨大烏黑陰雲從遠方隨風飄來,遮住了原本劇烈的陽光,最終在大荒都城附近發出了第一聲驚天動地的雷鳴,銀色的閃電從密佈的烏雲中傾瀉而下,隨之而來的便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狂風暴雨,就如同有神靈仙人降世一般拯救世人,被折騰得精疲力盡的百姓一個個都跪倒在地祈禱感謝。
但倘若只要有先天圓滿的實力,一仰頭便能隱約察覺到那烏雲之中時隱時現的巨大鵬鳥翅膀,一眾高手都看到了擁有強大血脈的妖獸銀霆暴鵬擁有多麼強大力量,在心中深深印下了對馴服了銀霆暴鵬的荒帝陛下的敬畏和恐懼。
這對平民百姓來說是一次神蹟,朝堂自然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位神仙乃是“荒帝”,但對於整個朝堂自身來說卻並不令人驚訝,他們當然早就知道這是荒帝的手筆。
“父親,我們這是要去哪啊?”
尊貴豪華的馬車在大雨中穿行,雨水落在馬車上時卻留不下絲毫的水漬,全被那一層濛濛的細微源氣所阻攔蒸發,而這輛馬車正是圓天強者、國舅爺、大荒王朝立國興國的大功臣寧國公的座駕,而今日坐在馬車中的不僅僅是寧國公及其夫人,還包括寧國公府的世子——王或。
面對愛子的回答,寧國公王庭珂只是用粗糙的手摸了摸僅僅四歲的王或的腦袋,並沒有說話。
“今日帶你去見見幾個新朋友,”坐在一旁的寧國公夫人開口小聲說道,“不過阿或你也別失了禮數,要時時刻刻記得娘教給你的那些,可不能像對待之前荒山裡的那些朋友那般隨意,到了人家的府邸也不能隨便談完走動,必須跟在你父親和我身後——”
“好了夫人,不必多言,”寧國公伸出手止住了夫人的話頭說道,“王或他也不是尋常人家的孩子,這些他都明白的。”
倘若他真惹了禍事,也便讓他受些懲罰,成長一二吧。
以他的天賦,將來必將繼承我的爵位成為太子殿下的左膀右臂,成為大荒王朝的護國之柱……可他如今這貪玩隨意的性情,也的確需要多多磨礪才是。
寧國公後面的話並沒有說出來,只是用不易察覺的期盼目光掃視了一眼自己的兒子,這一次帶兒子出來也是想讓他多接觸接觸優秀的同齡人。
馬車停在了一座看上去年代頗為久遠的巨大府邸門前,雖然能夠看到那石牆上的殘破和木門上的磨損,但站在這座古樸的府邸前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強大而深沉的氣息,也能發覺府邸被人不斷修繕的痕跡,而大門之上的那面牌匾尤為顯眼。
“鵬……鵬王府。”年紀尚幼的王或牽著母親的手,小聲而費勁地念著牌匾上三個大字。
“進來吧。”寧國站在被拉開的府邸門前,站在裡面的侍從護衛各個跪拜行禮。
小王或嚥了口口水,和母親跟著寧國公的步伐走進鵬王府,一邊好奇地打量著路邊的一切……
(本章未完,請翻頁)
那精巧的雕刻莊嚴的大殿,這裡似乎生活著一位不同凡響的大人物,只是自己居然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位所謂的“鵬王”,今天是來見他的嗎?
雨水落在油紙傘上,腳步踏在青石板路上的水窪,一聲聲清脆響聲像是一曲令人平靜迷醉的琵琶曲,而隨著暴雨漸漸停歇,他們也終於走到了府邸內院。走進內院的一處廣闊天井,映入眼簾的是一棵粗壯的冬青樹,因為長久高溫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條,但冬青樹似乎有著別樣的氣息,吸引著不少鳥雀於此歌唱,整棵樹都在雨水中煥發新的生機。
天井的長廊下,已經有了好幾位和王或年齡相仿或年長几歲的孩子,王或第一時間便認出了自己的堂哥、當今太子黃成鈞,黃成鈞正在和其他孩子聊天說話,雖然並非最為年長的那一個,但他所表現出的成熟氣質完全不是一個七歲孩子所能具有的。
黃成鈞也看到了王或的到來,衝著王或笑了笑點點頭。
在父親的督促下,王或其實有些不情願地獨自走進天井,他年紀雖小卻也機靈,他已經明白在這裡的“新朋友”都像自己一樣地位尊貴的,要說起話來肯定很很麻煩很受約束。
王或在心底裡笨拙著準備著如果被別人搭話的話的措辭,一邊掃視周圍努力回憶起這些傢伙都是哪家大臣的公子或小姐。說實話,他雖然很想多交朋友,但其實又害怕開口,巴不得別人來和自己交朋友,又害怕自己的回話不會讓對方滿意。
王或內心有些惶恐地走著,根本沒注意到自己在往哪走,結果一個不注意直接撞到了什麼東西,他倒退幾步差點一屁股跌坐在地上,他還以為撞到了那棵冬青樹結果一抬眼卻看見了同樣一臉驚訝的女孩。
那女孩看上去要比王或大了好幾歲,身高也比他高了一截,赫然已經是一個婷婷玉立、落落大方的大姑娘。她身穿碧青衣裙,外罩一件雪白紗衣,三千青絲垂落及腰被素雅的玉飾輕輕束好,臉上的神情恬靜而溫婉,即便被人冒然撞到女孩也仍舊保持著應有的禮數。
天上的綿綿細雨已經不需要再撐傘,但女孩手中仍然握著一把油紙傘,冬青樹枝上的雨水滴落傘上,又順著油紙傘的邊緣落下,眼前的一切讓王或的心臟撲通亂跳起來,他感覺到自己的臉在發熱,感覺就像是看到了一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