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局二(第1/3頁)
章節報錯
順平八年,丁酉年。因雍和帝生前所下賜婚於太安郡主與順平帝的聖旨現世,進而引發了保皇派與保後派持續多日的激烈紛爭,史稱“丁酉黨爭”。
此為歷史上的大齊帝國一次重要的轉折事件。把持朝政八年之久的王氏一黨自此逐漸衰落,漸漸退出了統治核心。而韜光養晦待時而發的齊正清等人正是因為此次事件,逐漸掌握了大齊帝國的政治局勢,成為統治的核心人物……
矯詔一事漸漸塵埃落定,大齊京城已無戲可看,各國使團紛紛收拾行囊,向順平皇帝遞了歸國國書,陸續起程回國覆命。
蕭復拓亦收拾妥當心滿意足地準備回戎狄。他自覺此次大齊之行收穫頗豐,不僅看了幾場大戲,還探得大齊朝廷內竟原來是黨爭紛亂,君臣離心。
歸國當天,蕭復拓特意率使團人馬大張旗鼓地出城繞道去棲霞辭行。不過他于山腳下便被侍衛攔了下來。灼華自然不會露面。
蕭復拓只得望山拜別,做足子了面子上的功夫。似他真有多敬重已逝的凌大將軍一般。隨後才率眾撥馬離去。
棲霞山上望雲亭中,灼華攜三姑敏毓遠遠地看著山下蜿蜒回程的戎狄使團,嘴角禁不住噙了一絲冷笑。
“蕭復拓現下恐怕志得意滿,自覺洞察了大齊上下失合,欲回國謀劃乘虛而入。”
“哼!做他的春秋大夢!遼東的數萬將士豈會讓他得逞!”敏毓在灼華身後介面道。
灼華笑著轉頭讚許地看了她一眼。隨後又對三姑說道:“師傅之前在戎狄埋的那些暗線現下俱可以活動起來了。他們那大皇子蕭復開雖然智謀上稍欠缺一等,可因佔著年長,人望呼聲卻皆不遜於蕭復拓。智謀上欠缺倒也不怕,小小地給他一點助力,讓他和蕭復拓打個平手也不是難事。”
三姑笑道:“我回去便讓扶風給黃大人還有戎狄那邊傳書。是時候讓他們狗咬狗自己亂上一亂了。戎狄只顧著奪嫡內訌,遼東反倒會更安穩一些。
“上次郡主給這二皇子說的那個‘紂王嫡長’的故事,看來他是真的記在心上了。回去後,這戎狄定會有一場好鬧。”
灼華點了點頭嘆道:“這些年來,師傅奔波於遼東與戎狄兩地,以商人的身份周旋於戎狄三教九流皇親顯貴之間,其辛苦艱難不是我等能想到的。
“如今這多年的勞作終要有個結果……都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咱們便看看,這世間到底還有沒有天道平公……”
說罷三人皆是一默。半晌,灼華方才轉身下了望雲亭往回路走去,三姑敏毓忙跟了上去。
“我聽柳叔說,現下遼東那兒已往北邊屯田墾荒,開了上萬畝的好田?”
“正是。”一提此事,敏毓忍不住歡喜起來,嘰嘰喳喳地說道,“爹爹前次還和我說,現下咱們遼東,軍民齊心,協力墾荒。
“之前的春旱,朝庭的救災銀子遲遲不到,但咱們都抗了過去。這幾年越發好了,糧食儲得也足,若真是打起仗來,便再也不用看朝廷的臉色等著他們來發糧餉了。”
“這樣便好。”灼華喃喃說道,“如此就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平城之役了。”
三人又是一默,彷彿一下子跌回曾經的黑暗傷痛中。
三姑見氣氛不對,忙岔開話題道:“說起北方的春旱,我倒想起來了,這戶部可真是……北方春旱,咱們那塊兒便就自己解決了。出了遼東,自有西北的靖王去操心。
“可在這之前,南方的倒春寒今年勢如猛虎,據說剛反青的麥苗凍死了大半,下種未出苗的水稻棉花幾乎全都爛了種。
“那裡的官員急得一次次進京報災,請朝廷撥銀補種。可聽南邊兒的訊息,這報請雖不至於石沉大海,可戶部撥下的救災銀子卻也少得可憐,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南方怕是要過一個荒年了。說不得,今年冬天京裡會進上來一大批災民。”
灼華聽後,沉吟片刻道:“戶部這一年來也確實燒錢。又是皇帝大婚要籌辦,又是外國使團要招待。再加上戶部尚書曹曲然本身也不是個什麼清白的官兒……
“只是卻苦了南方的百姓……不過,我們馬上要走的這步棋,說不定倒能幫上點忙……”
……
是夜,京城曹府。曹曲然今天心情不錯。晚飯時,讓大兒子曹曈陪著他喝了兩盅。
上次圍場春獵,曹月娥出了醜,被送回老家靜養。原本好好的入宮為妃的機會就這樣活生生地被劉達給截了胡。這著實讓曹尚書氣悶了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