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山也覺得龍風雲這醫館很有意思,而且對其教授學員的事也很支援。

不過外科手術這方面暫時沒有人會,龍風雲不可能總呆在醫館裡,畢竟軍中還有公務,李中山表示很想跟龍風雲學習這門技術,龍風雲自然求之不得,答應有時間一定將這門技術教給他。

薪水方面龍風雲自然不會小氣,給李中山定了一個不低的薪金,而且按接診的人數還有一定的獎金,多勞多得,李中山自然十分滿意。

龍風雲知道老頭並不看重錢財,不過還是給了很高的待遇。

因為他不差錢,他辦這醫館的初衷也不是為了賺錢,龍風雲覺得這樣既解決了帶回來這些人的就業問題,找個事做,同時還能治病救人,造福百姓,何樂而不為?壓根就沒想著賺錢。

三人共同商議將醫館取名為惠民堂,意思就是照顧平民百姓,造福一方。商定如果遇到有困難或者沒錢看病的患者採取減免診金和藥費的辦法,優先治病救人。

李中山對龍風雲的做法十分欽佩,如今向龍風雲這樣的義士實在是不多。

李中山很高興,他覺得這就是他的理想,跟龍風雲簡直就是志同道合,主動承若有時間就幫龍風雲帶一帶這些學員,把自己這幾十年行醫的本事都教給這些年輕人。

龍風雲聞言大喜,這樣的話他的這些學生說不定有個一年半載的就能獨立行醫了。路都鋪好了,就看他們的資質了。

大夥的心情都不錯,龍風雲提議要跟李中山喝兩杯,於是帶著老頭和銀月在附近找了一家酒樓邊喝邊聊。

酒桌上,龍風雲聊起了他為何要辦醫館的原因,這就提到了那些島上的村民。

龍風雲一邊喝,一邊跟李中山講起了這些苦命學員的情況和遭遇。

事情比較複雜,知道龍風雲將酒壺裡的酒喝乾這才講述完他的這些學生的故事。

李中山喝的微醉,聽完龍風雲所講述的故事不禁感嘆,沒想到這些人的身份和命運如此的離奇和不幸,同時大讚龍風雲有此義舉,藉著酒勁拍著胸脯承若,對這些學生必傾囊相授,絕不保留。

龍風雲想給李中山單獨安排一套宅院在此安家,李中山聞言連連擺手道:“龍老弟不必麻煩,我觀醫館空房不少,你隨便給我安排一間便好,這樣不管是教學還是看病都方便。”

一頓酒下來二人已經開始稱兄道弟,一副相見恨晚的樣子,不過龍風雲不能叫他老哥,李中山卻是喊上了龍老弟,聽得銀月在一旁抿嘴直笑。

醫館的事宜基本上都商量的差不多了,龍風雲按照李中山的意思在醫館的後院給他安排了一個房間,生活用品一應俱全,李中山就這樣安頓了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龍風雲只要空閒便會來醫館,與李中山一起教授學生。

雖然神醫的卡牌能力很強,但是醫術這個東西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每個醫生都有每個醫生的優點和長處,每個醫生看病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所以二人在教學的同時也學到了對方的不少經驗,受益良多。

尤其是李中山在龍風雲那裡又學到了不少現代的醫學知識,雖然龍風雲不是學醫的,瞭解的十分淺薄,不過對於李中山來說像是被開啟了一扇大門,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而且這老頭有著不恥下問的精神,上次就纏著銀月,這次輪到龍風雲頭疼了,因為很多東西他也講不清楚,一是懂的有限,二是沒有裝置和條件,比如細胞,細菌。病毒這些,沒有顯微鏡他也無法展示,更復雜先進的東西就更解釋不了了,所以也只能挑簡單的說。

主要是在衛生和消毒方面多講了一些,強調了一下口罩,手套等的使用。

宋朝時期的人不像現代人多有三高和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所謂病從口入,主要還是衛生方面不注意引起的。再一個就是外傷的情況比較多,所以龍風雲教學的重點多放在這兩個方面。

龍風雲和李中山達成一致,決定延緩開館,先讓這些學生學好藥理藥性,藥材的辨認再接診病人,要不然容易出亂子,老頭一個人也忙不過來。

李中山經過幾天的教學,發現這些學生學的非常認真,而且能做到心無旁騖,對此十分滿意,學生們的進步都很快,才小半月的時間便把藥房裡的藥材認的差不多了,估計再有半月讓他們按醫囑抓藥絕對沒有問題。

龍風雲這邊除了教一些中醫知識還額外開設了外科教學。

內容並不複雜,只要是針對外傷的治療,接骨和縫合是重心內容。

在沒有縫合的情況下,患者的傷口恢復效果往往會很不理想,而且容易感染髮炎,嚴重的會導致截肢和死亡,僅靠簡單的包紮和藥物治療是當時常用的手段。

外傷縫合對於龍風雲來說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他特意買來了好多豬蹄讓學生們練習縫合,故意在豬蹄上劃出各種深淺不一的傷口,讓學生們練習。

龍風雲先做好示範,然後學生們一個個地按著個豬蹄開始縫合,場面既嚴肅有有趣。

根據傷口的不同,所用的針線自然也不同,龍風雲搞了很多大小粗細不一的針線,專門給學生們練習。

李中山忙裡偷閒也湊過來學習,十分認真的樣子。

龍風雲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是不是弄點屍體來給李大夫學一下解剖學,以龍風雲現在的身份弄點被執行完死刑的犯人應該不難。